Nvidia重回全球市值王者:AI芯片龙头的爆发式增长远未结束?
华尔街看好Nvidia仍被低估:AI、量子与中国市场开启新篇章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今年的某个时点,Nvidia(纳斯达克代码:NVDA)的股价一度下跌30%,市值蒸发超过1万亿美元。
然而截至2025年8月20日收盘,这家芯片巨头的股价年内已反弹31%,远远跑赢标普500与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更令人瞩目的是,Nvidia重新夺回“全球最具价值公司”的桂冠,市值接近4.3万亿美元。
尽管股价已逼近历史高位,部分华尔街分析师仍认为其有更大上升空间——部分目标价甚至预测未来涨幅可高达400%。换句话说,市场中仍有不少投资者认为,Nvidia的股价被低估。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可能推动Nvidia股价进一步走高的关键因素,并分析为何当前或许正是长期重仓的良机。
大科技巨头的“芯片饥渴”
在人工智能(AI)浪潮席卷全球的过程中,一个显著趋势已然清晰:大型科技公司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资本开支(Capex)。
- 云计算巨头如Amazon、Alphabet、Microsoft与Oracle正在全力抢购GPU,以搭建可扩展、持久的AI基础设施。
- Meta Platforms正启动Meta Superintelligence Labs(MSL),以增强社交平台与可穿戴设备的AI能力。
- Tesla的雄心更为激进:计划部署全自动无人出租车队颠覆出行和配送市场,同时开发类人机器人,欲重塑劳动力格局。
这些科技巨头的芯片支出并未放缓,反而在加速。这为Nvidia带来了直接利好——作为全球AI应用的核心算力供应商,从大模型训练到新一代机器人与自动驾驶系统,Nvidia始终位于AI生态系统的中心,且需求丝毫没有减弱迹象。
从基础设施到软件应用的转型
考虑到上述背景,投资者很容易认为Nvidia的增长故事完全依赖于基础设施建设。的确,数据中心扩建——无论是来自企业还是主权项目(如Project Stargate)——仍是GPU和AI加速器需求的重要驱动力。
但若只关注硬件,就忽略了一个更具变革性的趋势:下游应用的快速扩展。
大语言模型(LLMs)的普及——从ChatGPT、Perplexity到Grok、Claude与Gemini——正在加速AI驱动软件的应用渗透。最初的算力军备竞赛,如今正转向企业级AI工具的广泛落地,这不仅催生了新的推理计算需求,也使Nvidia在这一进程中牢牢占据核心位置。
打开更大的中国市场之门
Nvidia近一半的收入来自美国,但国际市场依旧是其重要增长来源。根据CEO黄仁勋的说法,中国单一市场的潜在规模高达500亿美元。
尽管美中贸易摩擦持续,Nvidia近期仍通过一项新协议获得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条件是需将中国业务销售额的15%上缴美国政府。即便如此,这仍意味着Nvidia在关键海外市场重新打开了一扇大门。
“登月计划”:量子计算
另一个可能被投资者忽视的增长引擎是量子计算。虽然该技术仍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具备商业化条件,但其长期潜力巨大。
量子应用有望在依赖复杂运算的行业带来突破,例如金融服务、制药研发与能源领域。
关键在于,Nvidia已在默默为量子计算布局。其软件生态CUDA在生成式AI开发中已占据优势地位,在此基础上,公司推出了CUDA-Q——专门针对量子计算流程的框架。这使得Nvidia不仅是当下AI基础设施的核心供应商,也有望成为未来量子时代的关键赋能者。
换句话说,这个看似遥远的“登月计划”,可能比市场预期更早转化为实际增长动力。
多重引擎驱动的爆发式增长前景
综合来看,Nvidia不仅是当下AI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还凭借在硬件和软件两端的布局,在新兴技术与市场的演进中具备极高的战略灵活性。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增长势头强劲,Nvidia的前瞻市盈率(P/E)已较AI热潮高峰期显著回落。换言之,市场正越来越多地将其视作一家成熟芯片公司,而忽视了潜在的爆炸式增长空间。
投资者似乎低估了以下四大叠加驱动:
- 数据中心建设加速;
- 硬件在AI软件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 中国市场重新开放带来的增量空间;
- 量子计算等长期突破性技术。
基于这些因素,我认为Nvidia的股价有望在未来实现持续的估值扩张。以当前水平来看,这只股票不仅具备吸引力,而且是值得长期持有的优质标的,其增长潜力远未被完全释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