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松:康熙乾隆两大帝为何要打白银算盘

美股指南 经济杂谈评论3,2192阅读模式

闭关锁国,是近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从军事上来说,清朝和俄罗斯两次雅克萨战争,虽然最后以签订合约而结束。但战争的进程中,清军有很大的人数优势:按清朝的记载,第一次雅克萨战争,清朝占据6.7:1的人数优势,第二次清朝占有2.5:1的优势。而俄方的记载则分别是33:1和9.7:1.无论清朝还是俄方的记载,清军都占有巨大的人数优势。虽然清军最终得胜,但西洋火器的威力必定给康熙和清军留下阴影。

如松:康熙乾隆两大帝为何要打白银算盘

清军进关时,八旗精锐不过十来万人,面对西洋火器的杀伤力,他们打不起这种战争,同时清军不愿意继承明朝的火器,当无法应对这种战争的时候,只能利用海岸线作为天然屏障,地理上闭关锁国的需求也就产生了。

其次就是文化。后金在关外是一种部落性质的文化,虽然清军用武力统一了中国,但文化上与中原拥有很大的差距,如果西洋文化再大规模侵入,满清就不具备统治中原的文化基础。

再其次就是金融和财政的因素。

清朝在1660—1670年间,米价达到最低水平(关于明清大米的价格走势见《如松看货币之道》,下同)。然后,在整个康熙在位期间,米价都是震荡上升的趋势,但上涨很缓和,特别是康熙后期,米价小幅回落。在低通胀的时候,财政收入的购买力有保证,清廷的国家机器运转正常,所以,康熙帝在位时,平三番、定台湾、远征新疆,社会也相对稳定,康熙皇帝在历史上建立了很高的声誉。

雍正在位时期和乾隆登基初始,米价开始上升,到1740年左右,米价剧烈上涨,这种涨势一直持续到1760年以后才出现短期的回落。然后就是更加猛烈的上涨。1722年—1760年间,米价涨幅大约一倍,其中主要是在1750年前后完成的.

这说明,在乾隆即位(1735年)后,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通胀逐渐上升,意味着财政收入的实际购买力下降。所以,雍正帝开始采取修生养息的政策,以勤修内政为主,这是非常正确的,所以,本人认为,从审时度势来说,雍正帝在清朝首屈一指。在乾隆时期,不断的通货膨胀造成人民生活环境恶化,各地揭竿而起,虽然乾隆皇帝东征西讨,但主要是镇压农民起义。乾隆沾沾自喜的十全武功,连火星人都会害羞。

严重的通胀意味着生产效率下降,白银资本价格下跌。

明朝在张居正改革时期,金银比价达到1:5.5(金银比价数据见《如松看货币之道》),意味着白银很贵,生产效率很高;当时欧洲的金银比价是1:12左右,白银便宜,生产效率低。所以,白银流入中国。到康熙时期,中国的金银比价在1:10上下小幅波动,英国的金银比价在1:15左右,欧洲的白银还可以继续流入清朝。从雍正即位开始,中国的白银价格开始下跌,到乾隆皇帝在位的1750年前后,白银价格剧烈下跌,说明随着通胀的不断恶化,经济效率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

相反,英国在18世纪中期,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效率不断提升,资本升值,虽然这时的英国已经是事实上的金本位,白银逐步退化为普通金属,但白银的财富属性不会立即改变。工业革命带动资本升值的同时,白银价格开始回升。

到1751—1760年,清朝的金银比价是1:14.90,而英国的金银比价已经回升到1:14.55,说明英国的银价高于中国。白银不具备继续流入中国的动力,而是显示流出的趋势。也恰恰在1740~1760年间,中国的米价上涨的最猛烈,通胀最严重,这说明白银价格剧烈下跌,生产效率剧烈下跌,形成白银流出的动力。

一方面,通胀不断上升意味着清朝以白银表示的财政收入的购买力下降;另一方面,白银流出,经济萎靡,意味着清朝的财政收入无法增长甚至萎缩。堂堂大清面临“穷死”的威胁。

经济效率下降,意味着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贸易就会出现逆差;而白银资本外流,形成资本逆差。明朝开启的双顺差时代过渡到了乾隆皇帝时期的双逆差。

生产效率下降,意味着经济增长潜力耗尽,而通货膨胀不断发展,现代经济学的术语就是滞胀。财政收入萎靡甚至下滑,而通货膨胀不断发展,财政收入的实际购买力就会出现断崖,让大清面临穷死的威胁。基于崇祯皇帝刚刚上演过一样的曲目,乾隆皇帝只能巴拉自己的算盘。

乾隆皇帝肯定不想到煤山上和崇祯作伴,这是一定的。那就只能想招:第一,提高经济效率,也就是提升资本(白银)的价格。可决定经济效率的根本因素是国家的行政管理效率,让乾隆皇帝放弃专制的封建体制,有点过于奢望,乾隆皇帝自然不同意。第二,管制进口,也就压制了贸易项下的资本外流。同时,管制白银外流。这些就控制了财政收入的被动收缩。这很省事,也不会威胁乾隆皇帝的集权地位,自然是开心的。

乾隆皇帝选择是闭关锁国,实际是选择滞胀继续深入,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十八世纪末期,米价再次剧烈上涨,开启新一轮通货膨胀。

当然,最终选择的是落后,是被动挨打。

闭关锁国的措施在康熙皇帝在位期间的1717年就已经部分开始。此时的主要原因或许还是基于军事和文化的原因。到了1757年,一道圣旨从京城传到沿海各省,“一口通商”政策开始了,意味着闭关锁国正式启动。这样的选择,是清朝的国体所决定的。

很多人关注清朝在资本上的闭关锁国,实际上大可不必,在古老的大地上,任何经济上的选择都是滞后的,打前站的一定是文化。文字狱是古老的发明,宋朝、元朝、明朝都有,不过不严重而已。到了清朝,大兴文字狱,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可以说,既空前,也绝后。著名的《南山集》案件发生在1711年;吕留良案发生在1728年;“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这个案件发生在1730年。但康熙、雍正时期的文字狱案件终归不多。到了乾隆时期,文字狱的案件开始登峰造极(主要从1751年开始,资本的正式闭关锁国发生在1757年),共发生一百三十多起,其中四十七起案犯的涉案人员处以死刑,而那些牵强附会、望文生义、捕风捉影的文字狱案件,多如牛毛、不可控制。

教科书一贯认为,康乾是盛世,这是要打问号的,一个不断摧残文化的时代、一个不敢敞开国门和世界先进水平竞争的时代,可以称作盛世?乾隆时期,不断爆发农民起义,这样的时代可以称作盛世?这有点像慈禧老佛爷嘴中的天朝上国,自欺欺人罢了。

只有以史为鉴,中华民族才会永远行使在健康向上的大道上,国家、民族、人民不断走向繁荣与富强。

作者:如松

 
如松:请易南昌书 经济杂谈

如松:请易南昌书

一、历史 江西的历史,与鄱阳湖的地理特征息息相关。鄱阳湖并非是地理上成型的大型湖泊,它在秦汉时期的面积较小,是一连串的小型湖泊及沼泽地,史称“彭泽”。唐中期之后,鄱阳湖周边地区开始出现持续性水患灾害,...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