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国产业空心化导致财政和债务压力的不断加剧,就无法继续维持全球霸权地位。自从奥巴马第二任期开始美国从欧亚大陆不断撤出军队,到了俄乌战争爆发之后拜登政府多次声明绝不会派兵进入乌克兰,到特朗普的第二任期之后更直接断绝了对乌克兰的财政和军事援助,美国已经从世界警察的地位摇身一变成为和事佬,也从欧亚大陆的主角变成龙套,五角大楼更直接对欧洲外交官说美国军事将以“本土防御优先”,这些都说明美国正在丧失全球的霸权地位,正在回归孤立主义的历史角色。
美国势力从欧亚大陆撤出就会产生力量真空,进而导致欧亚大陆的地缘矛盾不断爆发,俄乌战争、以哈战争、印巴空战、短暂的泰国-柬埔寨边境冲突以及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冲突都是地缘政治激化的结果,欧洲、中东、南亚和亚太地区的地缘局势也日益紧张。
这就产生了一个巨大的矛盾,在数十年的全球化高潮阶段各国不断压缩军费支出以至武备荒废,很多人还会记得德国国防军在军演中以扫把充当高射机枪的笑话,当全球的地缘局势恶化之后,各国就只能拼命补课,迅速增加军费支出以强化国防。
波兰就是典型范例,俄乌战争爆发之后该国立即订购了大量的先进装备:
在已经从美国订购32架F35的基础上增购同等数量的F35,另外还从美国采购500套海马斯火箭炮,而美军装备的海马斯还不到500套,同时还订购了250辆M1-A2主战坦克、6套爱国者防空系统。
波兰不仅迅速加大了对美军购,还从韩国采购了更多的军事装备,包括180辆K-2“黑豹”主战坦克、400辆K-2主战坦克、48架FA-50战机、670门K-9自行火炮,等等。
目前,波兰军队已经是欧洲规模最为庞大的军队之一。
波兰绝不是个例,要看到世界各国加强军备的迫切心情,莫过于参考全球军费支出的变化,见下图:
至少从苏联解体之前的1988年开始,全球军费支出就开始逐渐下降,2000年前后达到最低,2007年全球军费支出的水平尚未恢复到1988年。如果考虑到这20年间美国的总通胀率高达77.46%,即2007年的美元购买力相当于1988年的22.54%,就意味着这20年间全球军费的实际支出萎缩了高达77.46%,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的惊人变化。
次贷危机之后基于美国债务和财政压力,美国只能压缩军费支出进而导致全球军费支出的短暂下降,从2015年前后开始亚太地区的军费支出快速上涨主导推动了全球军费支出的再次上升。从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之后全球军费支出的速度开始飙升,2024年全球军费支出比上年增长约9.4%,这个增速是全球经济增速的3.8倍,在图中表现的非常清楚。
飙升的全球军费支出中最主要就是用于购买军事装备的支出,这意味着全球军备需求的急速放大,波兰的行动就是明显的标志。
然后我们掉头看看俄乌战争,这场战争中谁是输家?
您可能说要么是俄罗斯,要么是乌克兰,要么是欧洲,这要视战争的结局而定。但您可能有所遗漏,无论这场战争最终的结局是谁胜谁负,虽然美国多卖了很多油气和军事装备成为赢家之一,但却也是战略上的输家之一。
自从海湾战争中美国使用高科技武器以秋风扫落叶的态势打败萨达姆之后,美国军事工业开始全速向高端发展,他们认为昂贵的高端武器就可以左右未来的战争,这推动美制武器越来越先进,价格也越来越昂贵。特朗普曾对内塔尼亚胡说,要向以色列赠送一架B2轰炸机,但被内塔尼亚胡拒绝,拒绝理由就是以色列根本养不起,由此可见美制武器的昂贵程度。
既然武器越来越贵,也因为经过全球化之后各国财政都已经破烂不堪,就无法大量装备。但正在进行的俄乌战争却说明,数量有限的高端装备无法改变战场局势,虽然海马斯火箭炮、M1-A2主战坦克、爱国者防空系统、F16战斗机等先进武器初到战场之时都被寄予厚望,但收获的却都是失望,他们的到来都未能明显改变战局,即便未来数量有限的战斧式巡航导弹进入战场,很可能依旧如此。
各国没有雄厚的财政支持,就无法大量装备这些高端装备,更不能大量采购这些高端武器所使用的导弹等专用弹药,而少量的高端装备和数量有限的弹药又无法决定战局,这就让海湾战争之后一味向高端发展的美国军火工业陷入了某种程度上的困境,在包括美国在内的财政状况都已经破烂不堪的情形下影响更大。
第二,自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美国的基础产业就开始向外尤其是向亚洲输出,当基础产业日益薄弱之后美国军工产业的发展空间就受到了挤压,就只能放弃产能向高端发展,这是美国的经济大趋势决定的必然选择。
可是,可是,可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当欧亚各国开始快速增加军备投资之时,美国的军工企业就陷入了困局:
首先,经过数十年的制造业转移之后,亚太大国的制造业在全球的份额已经高达约三分之一,超过美国日本德国的总和,由于制造业的持续萎缩就导致美国高端装备的产能受到了严重的制约,比如按照现在的产能波兰所订购的500套海马斯火箭炮需要延迟到十年以后才能交货,到那时,波兰很可能已经开始说俄语,这显然是无法接受的,这很可能是波兰开始向韩国大量采购军备的原因之一,其它国家也无法忍受如此漫长的交货时间。
其次,即便手中拥有美制先进装备,基于美国制造业的萎缩导致导弹等弹药供给的速度受限,比如以色列与伊朗之间的战争只持续了12天,但以色列的爱国者防空导弹就已经供给不足,导致本土的防空效率大幅下降,既然弹药供给受限,而且价格又十分高昂,这些国家还有必要装备这些价格异常高昂的先进装备吗?
再次,拜登时期美国政府使用长臂管辖的手段对亚太大国的高端芯片实行禁运,今年4月特朗普又向全球和亚太大国发动了全面关税战,亚太大国则通过稀土进行反击,未来还有可能通过超硬材料、高纯石墨、碳纤维等优势行业进行进一步反击,这些材料的限供甚至断供足以推动美国军工体系的收缩,当其产能萎缩甚至停产之后,就会导致美国军工巨头在国际市场上的大量违约行为,各国客户就会迅速转向其它国家。
由此可见,稀土战略绝不仅仅是经济战略,也不是贸易战略,而是地缘政治战略,稀土之水很深、很深。特朗普政府希望通过经济或贸易谈判来解决稀土供给问题,就很难达成公平的协议。
最终,就会导致美国在国际军备市场上的份额萎缩,这其中包括亚太大国、韩国等国的军备就会受益,未来一旦日本解禁军备出口,也一样受益,源于这些国家的军备技术水平与美国相比差距并不大,从今年5月的印巴空战就可以明显看到这一点,亚太大国的飞机、雷达系统等已经足以吊打法国军事装备;也源于这些国家的装备与美国相比非常物美价廉,各国财政更容易承受;更源于这些国家拥有强大的制造业产能,可以满足各国迅速交货的需求,而且还可以充分满足后续弹药的供应,这一点足以直接决定战场的胜负!
所以就看到包括波兰、菲律宾在内的各国开始大量采购韩国武器,本周更爆出一则重磅消息,印尼已经确定购买亚太大国42架歼-10C战斗机,总额高达90亿美元,这些国家开始体现技术水平、价格、尤其是强大制造业带来的交货时间和后续弹药供给的综合优势。
因此,俄乌战争和以哈战争中还潜藏这一个大输家,它就是美国。这是由七八十年代开始美国的制造业不断外迁以至于军备和弹药产能受限,过去数十年中美国军工产业不断向价格昂贵的最高端聚焦,特朗普向亚太大国发动全面贸易战招致稀土反击,等等多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
国际地缘政治格局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政治、经济、外交等都是主要因素,但军备因素也在其中发挥这巨大的作用,甚至是筋骨的作用。当美国在全球的军备份额下降之后,美国的地缘政治影响力就会继续下降,进而颠覆战后由美国建立起来的地缘政治格局,就是亚洲制造业强国开始在全球军备市场上跑马圈地的时刻,也让一代帝国的身影日渐落魄,世界将进入没有霸权的时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