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如松网址和目前这个网址多次介绍过二战的进程,德国与苏联对罗马尼亚的争夺直接导致苏德同盟的解体,源于当时的罗马尼亚是欧洲油箱,而苏联则是欧洲油桶,一旦苏联控制了油箱和油桶,也就控制了德国工业和军事机器的发动机,小胡子当然无法容忍,所以他立即终止了登陆英国的“海狮计划”并与维希法国达成停战协议,然后挥师向东与苏联争夺罗马尼亚,再然后就是苏德战争。
就在德军挺至莫斯科城下之后,小胡子却“莫名其妙”地命令德军主力向南攻击斯大林格勒,虽然评论家们对此莫名其妙,但后来解封的二战文件却表明英美苏的领导人对小胡子的战略动机十分清楚,他就是想夺取阿塞拜疆的巴库油田给德军坦克和飞机加油。为了破坏小胡子夺取石油的战略行动,当时的英美苏领导人已经提前制定了应急计划,一旦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战败,就炸毁巴库油田及炼油厂。
结果,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战败,标志着德国军事机器由盛转衰,成了二战欧洲战场的转折点。
然后就是亚洲战场。
在开战之初,日本从美国进口的石油占日本石油总消耗的9成以上,八成的废钢和大部分橡胶等军事物资也都来自美国进口,由于日本有稳定的战略物资供给,让日本人在战争初期打的顺风顺水,不仅朝鲜半岛和东北成了殖民地,大半个中国也很快就沦陷为日战区。
到1941年,美国开始限制对日石油输出,导致日本燃油供给受阻。有军事观察家认为,彻底制服美国以稳定自己的原油供给就是日本发动珍珠港战役的根本动机,这种说法是有基础的,源于没有了石油就无法开动日本的工业机器和军事机器,当然也无法驱动战争,而当时美国的石油产量占全球的六成以上,也只有美国才有足够的能力加满日本的油箱。珍珠港战役打响之后,日本又抽调了在中国大陆的主力部队打响东南亚战役,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印尼、马来西亚和缅甸的石油,这三个地区是亚洲当时最重要的石油产区。
然后我们再看看,自古至今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人类历史上的很多战争属于宗教战争,但战争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拓展国家或民族的生存空间。欧亚大陆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和地处南方的民族之间发生过数不清的战争,贯穿着数千年的文明史,目的都是为了争夺地理和资源,都是为了争夺生存空间。大航海之后欧洲列强拓展殖民地,也是为了扩展本国或本民族的生存空间。所以,扩展本国和本民族的生存空间永远是战争最深层次的根源。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如何获得能源并利用能源就是人类进步的主题,能源也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所以,能源争夺就是扩展民族生存空间的核心,也永远是战争的焦点所在。这已经被二战的历史所演绎。
争夺土地、争夺草场、争夺地理关隘、争夺资源,本质上都是为了争夺能源,能源争夺就是战争史。
下面就纯粹是故事,您也可以看做是主观臆想,源于从没有人按照这样的主线和思路来思考问题。
战后,欧亚地区的工业化得到了迅猛的推进,是能源行业的大发展在支撑着这种进步。这其中,中东和苏联的油气资源大开发功不可没,当然也受益于东大和澳大利亚等煤炭行业的发展。
在全球化时代,以石油煤炭天然气甚至电力为代表的能源是全球自由流动的,构成一个全球统一的能源大市场,支撑着全球化。当然,这些“自由流动”的规则都是战后由美英主导建立起来的,这种“自由流动”也可以看做是按照美英的意愿来流动。
可自从奥巴马第二任期之后,美国力量正在从欧亚大陆撤出,这是确凿无误的,这是美国产业空心化、债务和财政问题日益恶化之后的必然,不再赘述。到了拜登和特朗普的第二任期,他们通过美国自身的力量直接干预欧亚大陆地缘政治的能力和意愿都在下降,拜登宣布绝不会出兵乌克兰,而特朗普在9月中旬以前则直接施压乌克兰割地求和,同时也丧失了推动俄乌和平的能力,再加上特朗普政府官员正式通报欧洲同僚美国的军事资源将以“本土防御优先”,说明美国力量正在从欧亚大陆淡出。
当美国力量逐渐从欧亚大陆淡出之后,世界就会再次形成两极,一极是欧亚国家,一极是海洋国家,世界地缘政治开始两极分化。欧亚大陆国家各国的战略目标有所不同,但无论如何不同,在拓展自己在陆地和近海生存空间这个问题上却是高度一致的,对于海洋国家来说,那就是要掌握制海权,这一点不存在疑问。
如此一来,随着全球地缘政治的两极化,欧亚国家和海洋国家就需要独立运营自己的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供应链。
伊朗的浓缩铀还在,核武进程还在,这对以色列是国安威胁。一名高级军事官员透露,以色列正为多种可能局势做准备,包括可能需要对伊朗发动新一轮打击,他们最主要的担忧是在域外大国的帮助之下伊朗正在迅速重建防空能力,而美国大量的空中加油机已经进入以色列,意味着打击行动随时都可能发生。从欧亚大陆的博弈来说,伊朗的背后是两大国的影子,而以色列的背后无疑是美国,以伊之争实际是全球地缘政治博弈的焦点之一。
中东各教派之间的对抗已经持续了千年以上,纷争不止。
当美国在中东的势力减弱之后,各方矛盾随时可能激化,加上以色列与伊朗之间的国安威胁,意味着中东火药桶随时可能引爆。
然后再看看美国在干什么。
目前美国向南加勒比海增派了4500名士兵,部署了8艘驱逐舰、硫磺岛级两栖舰、P-8侦察机和一艘核动力攻击潜艇,并携带1200枚导弹瞄准委内瑞拉边境。同时,美国正在向波多黎各派遣10架F-35 战斗机。
传统上,美国一直将美洲作为自己的后花园。
战后基于联合国宪章的要求,也基于世界霸主的地位,可以容忍查维斯和马杜罗主导的委内瑞拉的存在,可当美国势力从欧亚大陆后撤之后,如果再丢失美洲后花园,美国就成为了北美大陆上的“孤家寡人”,这显然是不准许的,此时,干掉马杜罗来稳定自己的后花园就成为地缘政治选择。
从能源含义来说,委内瑞拉是重要的石油生产国之一。美国出产的主要是轻质石油,需要与加拿大、委内瑞拉、墨西哥、哥伦比亚等国的重质石油进行混炼才能提高效率,也只有控制了包括委内瑞拉在内的美洲石油,才能稳定甚至控制海洋国家的石油供应链。
但联合国宪章还在,美国的吃相就不能太难看,它还不想成为自己嘴中的流行语“流氓国家”,所以只能以扫毒的名义对委内瑞拉动手。其实美国已经暴露了自己的目的,你扫毒就扫毒,但将委内瑞拉总统等一众官员定义为贩毒首脑,明显就是要颠覆它国政权,本质上就是为地缘政治和石油供应链服务。
一旦中东宗教派别纷争再起,以伊纷争再起,加上乌克兰还在持续攻击俄罗斯的石油冶炼设施甚至生产设施,欧亚大陆的石油供应链就会遭到破坏,工业体系就会受到冲击,而海洋国家掌握着稳定的海洋石油供应链,一方面可以通过油气输出实现经济利益和地缘战略利益,这有点类似一战二战时期,美国依靠石油资源最终打赢了两次世界大战,尤其是二战;另一方面又可以为重建自身的工业体系服务。
也就是说,美国不得不从欧亚大陆持续收缩,中东局势和委内瑞拉局势,它们本质都在同一个盘棋上,这既是地缘政治重构,也是能源产业链重构,而且这两者原本就是不可分割的,与外交和军事一样能源产业链本就是地缘政治的一部分,而地缘政治离不开能源产业链这块基石。从地缘政治和能源博弈的角度来说,欧亚各大国和美国都在中东这只棋盘上,谁都无法置身事外,既然全球石油和能源产业链已经开始重构,就意味着能源武器已经开火,新的世界大战已经悄然开始了。
从没有人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分析这个世界并分析战争,所以,您今天完全可以当做在听故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