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之初的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它北边的邻居加拿大更是一个以捕猎和渔业为主国家。
由于是农业国,导致美国人造不出"国父"华盛顿1789年在就职典礼上所穿的外套,源于当时的美国造不出这种高档布料,只能从英国进口。
在国家政策的制定上,建国之后的美国出现了根本性的分歧,有一派人主张发展农业,这一派的力量极其强大,最重要的代表人就是美国的开国元勋、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这样的政策对南方广大的种植园主十分有利;但也有少数人主张发展制造业,领头人是美国第一任财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他在1791年提出了那份著名的《制造业报告》,这样的政策对北方地区比较有利,源于这些地区的工业活动已经有了一定的雏形。
幸运的是,美国人在后来还是选择了汉密尔顿的方案,这避免了南美经济模式。
但要发展工业,就必须对本土稚嫩的工业萌芽进行保护,1816年美国宣布对进口的棉纺织品征收25%的关税,此后,美国陆续提高了钢铁、铅、大麻等商品的关税,工业活动开始缓慢成长。
政策分歧就是利益分歧,种植园需要生产到生活的一系列工业品,他们当然愿意使用技术水平更高甚至还价廉物美的欧洲产品尤其是英国产品,这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生产效率和利润,所以,加征关税之后他们的利益就受到了损害;加征关税对北方地区的工业发展有利,相当于南方对北方形成了补贴,而且在美国的政治模式下,经济利益就影响了政治地位,就会让政治地位出现此消彼长,最终导致双方的矛盾剧烈冲突,让关税成为美国内战的主要诱因之一,南方与北方开始互殴,所以美国内战又称南北战争。
1865年,北方在内战中获胜,代表工业资本主义的北方整合了南方的种植园势力,美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代。
1900年美国超过了英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工业总产值接近世界的30%,这个数字略低于今天东方大国在世界上的比例。但实事求是地说,当时的美国虽然是制造业大国,但还算不上强国,与英国、德国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在19世纪中后期,是英国主导的全球化时代,削减关税增加贸易活动是世界的主流,但美国却反其道而行之通过关税实现了工业发展,这当然有很多原因,生产要素价格低、广阔的国土、吃苦耐劳的清教徒精神、美国人的创造力,等等,都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进入二十世纪,世界格局的变化为美国的工业发展提供核助力,源于两次世界大战打响了。在战争中,欧亚主要国家的工业基础被打的稀巴烂,各国为了支持战争就需要疯狂地扩大进口以满足本国的军民用需求,结果让美国的制造业获得了空前发展,最重要的是,美国从制造业大国转变为制造业强国。
二战结束之后,美国的制造业从业人数在1945年达到了38%的巅峰,制造业产值占世界的比重在1950年达到了40%,美国在汽车、飞机、钢铁等领域保持着绝对的优势,波音、通用、福特等美国公司生产的产品畅销海外......,美国建立起人类有史以来最完善的工业体系,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战后,由美国主导建立起联合国宪章,在经济活动中美国力推自由贸易。
由此可见,战前与战后美国的政策出现了根本性转变,从通过关税反对自由贸易到力推自由贸易,其实这种变化很容易理解,在自己弱小时期就要保护,在自己强大之后为了扩张市场就要推动自由贸易。
但从六十年代开始,美国产业开始持续外迁,到东方大国加入世贸之后开始加速外迁,产业空心化的局势开始形成。
如果说过去只是民用产业外迁,现在美国皇冠上的明珠——军工产业也很可能正在陷入衰退,正在出现变相外迁。
军工产业的发展是奠基在基础产业和科技产业之上的,当基础产业外迁之后,军工产业的配套环境就遭到了削弱甚至破坏,美国的军火工业就只能向高精尖发展,这是必然的。
俄乌战争爆发之后,受到打击最大的就是美国的军火工业。
第一,按照《布达佩斯备忘录》,美国有责任保护乌克兰,但美国显然放弃了保护的责任,既然美国违约,欧亚盟友显然就明白了这样的原则,未来自己遭到敌对国家的战争威胁之时,美国是不可靠甚至是靠不住的,既然如此,各国为什么还要以购买昂贵美制武器的方式向美国缴纳保护费?
第二,由于基础产业大量外迁,让美制武器产量小而价格异常昂贵,非美国家购买的美制武器都是期货,要数年甚至十年以上才能装备部队,这显然不符合现在国际局势的要求;与此同时,由于基础产业的薄弱导致美制武器的专用弹药产能十分有限,尤其是各种型号导弹的产量十分有限,也不符合战争的需要。
所以就看到,今年以来美国的盟友们纷纷退订F35等美制武器,这其中就包括德国、葡萄牙、加拿大等曾经最核心的盟友,各国开始纷纷从英国、法国、瑞典、韩国订购战机,乌克兰一口气从瑞典订购100-150架鹰狮战机,加拿大正从瑞典订购鹰狮战机并引进生产线,土耳其从英国订购了80亿英镑的台风战机,德国放弃F35订单之后转而从英国订购100亿欧元的台风战机,等等,既然美制军事装备出口遇阻,未来,与这些装备配套的弹药出口就会同步遇阻。
当基础产业持续削弱之后,军工工业的衰退就是不可避免的,只是需要一个契机而已,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违约、加上价格昂贵而产量十分有限,最终就成了这个契机。
上述当然就是去工业化进程,为什么美国必然会出现这个去工业化进程?
我们可以以通用汽车来说明这个进程为什么会发生。
当一个帝国达到顶峰之后,就掌握了地缘政治的话语权,也就掌握了全球经济规则的话语权,此时,本国的生产要素价格就会处于最高的位置,生活成本就同步提高,同时,帝国会掌握世界上利润率最高的行业,只有如此,才能让高收入与高生活成本匹配在一起。
但制造业是非常开放的行业,利润率比较低,属于苦活累活,而是从业者的收入有限,此时就与帝国所处的地位之间产生了矛盾。
通用汽车的兴衰就是范例。
在美国制造业处于巅峰的20世纪,通用汽车绝对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这家创办于1908年的汽车公司赶上了汽车产业发展的大潮,仅在十多年后就超越福特成为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1962年,通用汽车达到了巅峰,在美国市场的份额高居第一。
五六十年代在通用汽车公司上班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工作,通用汽车还带动底特律走向繁荣,让底特律成为世界著名的"汽车城"。
但随着苏联解体之后美国的帝国地位达到顶峰,美国一家独大之后高利润行业就可以依托地缘政治优势获得快速发展,本土生产要素价格和生活成本也会快速上升,但由此带来的社会挤压效应却让通用汽车逐渐陷入困境。在2008年创下309亿美元的巨额亏损后,次年6月1日,债务缠身的通用汽车向纽约法院递交破产申请,这家拥有百年历史的汽车巨头宣布寿终正寝,同时从股市退市。最终,是美国政府向通用汽车注资500亿美元实现续命,2010年11月通用汽车股票重新上市。
与通用汽车日渐衰落的是日德汽车在美国不断攻城略地。
2019年9月,通用公司的49000名工人进行了大罢工,这次罢工给通用公司造成的损失高达20亿美元。这次罢工背后的原因一点不复杂,其实就是劳资双方在薪酬、福利等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通用不愿意出钱或者没钱可出,而工人们觉得自己的薪酬待遇已经降无可降了,不涨薪就难以维持生活,这是美国帝国社会对通用这样的制造业公司持续挤压带来的效应。
如今的通用汽车,已经基本退出了世界舞台,只能在美国本土偏安一隅,即便在本土也在受到欧亚车企的持续挤压,最终还能存在多久只能祈祷上帝。
也就是说,作为制造业代表的通用汽车在世界、在美国的生存空间日渐受到挤压,这是它衰落的核心原因,这是最典型的帝国病。
或许有朋友说,通用可以通过技术进步、降本增效来重获生机,在制造业持续外迁的大背景下,降本增效是不可能的,源于产业活动丧失了规模优势,至于技术进步,在战后更多属于德日车企,这是美国人才不断向高利润行业聚集的必然结果,那些人才通过写代码、炒币、从事金融活动就可以获得高收入以维持自己优越的生活,他们不会关注又苦又累而且薪水稀薄的制造业,为了生活也无法关注它们。
通用汽车的情形正在特斯拉身上复制,特斯拉最重要的工厂并不在美国本土,而是在欧亚地区。马斯克不爱美国吗?当然不是,帝国病之下他也只能如此。
1950年,美国制造业占世界的份额是40%,根据美国经济咨询公司环球通视的数据,2009年美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的份额是19.9%。2009年当年奥巴马上任,宣布要重振制造业并成立了白宫制造业办公室,此后的特朗普和拜登两位总统都在努力推动制造业回归,到2022年三位总统的成绩单是,美国制造业的份额降至世界的15%。今天,中国在全球的制造业份额已经是美国的两倍多,超过了美日德之和。
目前,如果说美国的制造业已经全面衰落也是不合理的,在制造业的诸多细分领域,美国维持着芯片、生物制药方面的强势地位,源于这两个细分行业还可以提供与美国生活水平相匹配的薪资水平和研发支出水平,其它细分行业基本都处于空心化的范畴中,所以,美国现在的遭遇是产业空心化。
今天的美国股市,最风光的是七大科技巨头,这是最赚钱的,然后就是与金融、服务相关的行业,他们都是高薪酬行业,与美国生活成本相匹配,与美国社会生活成本不匹配的多数制造业已经日薄西山,在美股中属于被遗忘的角落,这就是美国社会和美国经济的万花筒。
下面这张图,是美国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就业比例变化图,农业就业人数比例在持续下降,工业就业人数比例从50年代中期开始下降,而服务业就业比例在持续增长,这是一代帝国必然运行的轨迹。

美国无疑迫切需要再工业化,其实无论西班牙帝国、大英帝国时期的有智者都会看到一样的问题,但他们能够解决生产要素价格过高对制造业造成的挤压吗?人们写代码、炒币、从事金融活动可以赚到更多的钱以满足生活所需,还能由奢入俭从事艰苦的制造业活动吗?还能建立制造业必须的、庞大的教育培训、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体系吗?
特朗普的关税就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吗?
随着产业空心化的不断深入,就会持续削弱财政、军事等方面的能力,债务就会恶化,所以马斯克才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不能借AI实现再工业化,美国就只能破产。而持续的去工业化导致国家破产就是西班牙帝国、大英帝国、苏联帝国曾经走过的路。
特朗普能够调转历史车轮的方向盘吗?
或许,有一种情形可以推动美国的再工业化,欧亚地缘局势持续恶化导致不断的战争,就像上世纪前五十年那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