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大选之时特朗普就放出豪言,一旦自己当选,24小时内就会结束俄乌战争!考虑到当选之时尚未掌握行政权力,即便以就任之时为准,到现在也已经过去了几个月,俄乌战争却依旧如火如荼,当初的豪言已经成为了笑柄。
对于个人是否成为笑柄,我们一点都不感兴趣,感兴趣的是形成这个结局的内在逻辑,只有洞察了内在逻辑,将来才能判断很多地缘政治事件的走向甚至结局。
先看看今天是什么样的时代背景。
从奥巴马的第二任期开始美国就从欧亚大陆持续撤出自己的军事力量,尤其是持续撤出欧洲、中东、阿富汗等地的驻军,这是美国产业空心化、财政负担日益加剧之后的必然结果。
包括奥巴马等人一直在这样解释美军从欧洲、中东的撤军行动,说是因为美国要将自己的主要力量集中于亚太地区,这就是奥巴马提出来的亚太战略。这是比较典型的语言套路,有点像当初的蒋先生,抗战结束之后是全面进攻,可到了1947年之后改为重点进攻,这是战术上的需要吗?当然不是,是无力维持全面进攻的结果。奥巴马等人之所以强调印太战略,本质上是自身的力量已经不足以维持美军的全球布局。
这就是“时代背景”。
所以就看到,俄乌战争打响之后,拜登政府多次声明美军绝不会介入乌克兰的军事行动,世上已经没有比这更坦诚的真心话,这是上述时代背景下的必然。
到了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之后,这个时代背景改变了吗?从下面两点来看,不仅没有改变,而且还在强化:
第一,八十年代初期之后的四十多年中,美国国债收益率都受到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影响甚至牵制,当美联储降息之时美债收益率就会下降,反之亦然。这是可以理解的,在美国政府几乎没有违约风险之时,货币政策就成为影响美债收益率的决定性因素,而影响货币政策的是通胀,在此就不继续讨论。在本次降息周期中,美联储从去年9月开始降息,按照过去的规律美债收益率就应该下降,但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美国长债收益率就开始摆脱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影响或牵制而独立上行,见下图,这说明美国政府的违约风险已经上升到货币政策不足以影响或牵制长债收益率的地步,意味着长债收益率开始失控,这就会紧缩美国政府的现金流和财政收入,说明美国政府的债务问题已经进一步恶化。
第二,特朗普从4月2日对世界发动关税战之后,某国对美国采取了稀土尤其是中重稀土断供的反击手段,中重稀土是军工生产、芯片制造、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汽车制造、储氢材料、催化剂等核心行业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这导致美国目前已经有汽车厂因稀土产品断供而不得不停产,一旦中重稀土断供的情形持续下去,包括导弹、飞机、无人机制造等广泛的军工行业都会受到冲击。
因此,在财政受到进一步紧缩、军工生产已经受到威胁之时,美国更不愿意陷入欧亚大陆的战争之中,这就决定上述时代背景不仅没有结束,反而还在不断加强。
特朗普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就任美国总统,当然会受到这个时代背景的制约。
特朗普声称自己当选之后24小时内就会结束俄乌战争,当时他威胁说,如果乌克兰拒绝坐上谈判桌,就会断绝对乌克兰的财政与军火援助,他当然可以做到这一点,断绝对乌援助符合美国需要从欧亚大陆撤出的时代背景;如果俄罗斯拒绝坐上谈判桌,特朗普就会将大量的先进武器送到乌克兰,还会全面加强对乌克兰的综合援助,特朗普可以做到吗?即便可以通过增加借贷加大对乌克兰的财政援助,也没有将大量先进军火送入乌克兰的能力,源于美国的军工产能无法支撑,如果大规模透支军火库存,亚太地区的防御就会形如虚设。
特朗普不仅无法兑现对俄罗斯的“威胁”,也不具备这种果决的性格。
2019年6月,伊朗在公海公然击落了美国一架RQ-4“全球鹰”无人机,这显然是对一代帝国的挑衅,是打脸,无论是特朗普还是军方都非常愤怒,一旦做不出有力的反应,美国在中东的威慑力就会严重下降。军方为此制定了反击计划,但就在军事行动的最后一分钟,特朗普踩了急刹车,所以,特朗普并不是意志刚毅之人。
这样的性格就更难以兑现对俄罗斯的威胁。
简体中文领域习惯于将特朗普的这些做法说成是极限施压,极限施压的前提是你可以兑现这些“极限”,然后才能达成“施压”的效果,如果对方不妥协就需要承担更严重的后果,可一旦自己没能力兑现“极限”所蕴含的内容,就变成来了虚张声势,估计地球人都不会否认这一点。
俄乌战争本质是欧洲的战争,在财政危机已经显现的今天,美国没有对乌克兰进行大规模财政援助的动力,全球化之后美国产业已经空心化,军工产能受制,在大国对抗愈演愈烈、大国之间不断进行产业链制裁与反制裁的今天,美国的军工产能难有保证,此时,美国不具备向乌克兰战场输送大量高端武器的能力,既然特朗普没能力兑现“极限”的内容,所谓的极限施压就变成了虚张声势,当然不可能在24小时内结束战争。
面对这种虚张声势,普京完全可以毫不在乎。所以本人一直在这个问题上重述一句古老的谚语,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也得不到。如果美国不能在战场上击败俄罗斯,就没能力让普京坐上谈判桌,更不可能让俄罗斯吐出乌东的哪怕一寸领土。
实际上,这意味着特朗普声称24小时内结束俄乌战争之时,就让普京踩上了狗屎运。
既然极限施压的本质是虚张声势,特朗普为何要猴急地调停俄乌停火?如果您说特朗普爱好和平,没有任何人敢反对,但关键问题是能否实现和平;如果说是急于从乌克兰战场上抽身而退,也可以理解,这应该才是特朗普要达到的根本目的,这符合上述时代背景,无论谈判的结果如何,当特朗普开始从乌东战场抽身而退、或减少对乌援助之时,普京当然乐见这样的结果。
俄乌战争本质上是欧洲的战争,前面说过,这场战争已经历时数百年,在这场历史战争中波兰、波罗的海三国、乌克兰更遭遇多次亡国,当美国从乌克兰抽身之时,以德国为核心的欧陆国家才会将这场战争看成是自己的战争,俄罗斯就开始面对自己的老对手——德国,对普京来说是喜还是悲?只能未来去检验。从历史上来说,无论俄军还是苏军都从未与美国进行正面交手,但德国却是俄罗斯再熟悉不过的对手。
极限施压变成虚张声势,在其它场合也已经出现。
4月2日特朗普对全球发动关税战,某国进行对等反击,双方将关税最高提升至145%,这是“极限施压”。随后某国对美国进行稀土断供,让美国包括军工、半导体、汽车在内的广泛行业受到剧烈的冲击,然后,特朗普只能焦急地盼望某国坐上谈判桌以达成贸易协议,这就是极限施压变成虚张声势的过程。
如果美国与以色列联手使出全力打击伊朗,伊朗肯定招架不住,这是双方的综合实力使然。当美国轰炸了伊朗福尔多核设施之后,特朗普立即宣布双方达成了停火协议,然后,神棍却在国内庆祝胜利的游行中公开宣布“停战协议”是美国、以色列乞求的结果,地球人都知道以色列的字典中从没有“乞求”二字,神棍所指的当然是美国。目前的美国已经无力再发动一场类似伊拉克战争那样的战争,但如果没有这样的战争就不可能彻底征服伊朗,当看到了特朗普极限施压的本质是虚张声势之后,神棍才敢用“乞求”这两个字。此后,特朗普又说了很多狠话,包括再次轰炸伊朗,如果这些狠话、即极限施压的内容最终无法兑现(这是大概率的),未来神棍还会使用比“乞求”更具羞辱性的词汇,这是为了应对国内政治的需要。
这是两个极限施压变成虚张声势的例子。
要强调的是,虽然特朗普在很多地方虚张声势,但改变不了美国依旧是地球上最强大国家的事实,它在科技、军工、金融等很多领域依旧占据着很大的优势,当自己的核心利益、主要是海洋利益面临颠覆之时,它就不会再虚张声势,注定会全力出击。
今天的文章会让一些人不舒服,其实,无论是川粉还是川黑,跟我们都没什么关系。国际上每天都会出现很多事,特朗普每天都会说很多话,其中的很多都属于狠话或极限施压,如何判断这些事件未来的走向、判断这些极限施压的结局,才是我们在意的,因为只有如此,才能让我们合理地判断未来并提升自己。从某种含义来说,特朗普又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老师,他抓住了在全球化过程中利益受损的人群让自己成功赢得大选,也让社会更加关注这部分人的利益诉求,这是一课,他就任以来在地缘政治和经济领域放出了很多狠话,做了多次“极限施压”,这些过程锻炼了我们对未来的判断能力,这是又一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