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四季度在X上说过这样两个观点:
第一歌观点是,沪深股市会开始走牛市。自从2015年以后,沪深股市长期低迷,内在的机制弊端显现无疑,再对比美国股市,就让人失望至极,本人也基本不太关注沪深股市,而海外一些简中博主更以唱空沪深股市为保留节目,看多沪深股市要承担巨大的压力。在今年三月又特意写了一篇文章(如松:中国股市,牛蹄声声)特别论证沪深股市为什么要走牛市。一直到今天,从媒体报道看,这篇文章中的观点都是独到的,甚至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第二个观点是,2025年沪深股市将跑赢美股。2025年还远没有走完,到今天为止,美股标普500指数上涨了7.88%,而沪指上涨了8.59%,基本上不分伯仲,虽然沪指的涨幅与美股不相上下,但已经是近年来非常罕见的现象。
随着沪指4月开始突破在3400点附近形成的小平台,见上图,沪深股市开始升温。根据上交所官网数据,今年7月A股新开户数大幅增长达196.36万户,同比增长与近71%,环比增长超19%。截至今年1至7月,A股累计新开户达到1456.13万户,同比增长36.88%。今年新开户的股民给沪深股市带来的新增资金应该超过1万亿,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居民新增储蓄增速下降,这有很多报道,储蓄搬家已经开始。
一句话总结:新韭菜终于还是来了。
现在到了遍地股神的时候吗?显然还没到,海外博主们还在一如既往地唱空,股市还没有成为人们在网上的热门谈资,更重要的是人们的眼睛还在盯着楼市,等等,这说明风险尚未明显聚集。
每一轮股市的升势都有不同的故事,这轮股市的升势也一样。
2005-2007年大国经济蓬勃发展,银行业杠杆率上升,这意味着银行业可以创造越来越多的流动性,上市公司的业绩快速增长,更重要的是人们的收入在快速增长,全社会充满乐观向上的氛围,这是推动股市的根本动力。
2015年的股市更像是一轮反弹,与其它人的见解不同,我认为最主要的动力就是2014-2015年的房地产低迷所推动,在这么小的空间内就无法细说。
本轮升势的动力则直接体现在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见上图。
沪深股市蓝筹股的盈利情况是比较稳定的。举例来说,当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是5%的时候,10倍市盈率的蓝筹估值就是合理的,此时,虽然投资沪深300指数的潜在收益率10%明显高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5%,但投资股市有更高的风险,让这样的对应关系相对合理。可当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至2.5%的时候,沪深300指数的合理市盈率就可以提高至20倍、每年的投资潜在回报是5%,以此类推,而合理市盈率提高的过程就是股市估值上升的过程,就是牛市。当然上述只是举例,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形不同,货币的信用水平不同,公司经营的稳定性不同,在一定国债收益率水平之下对应的股市估值会有所差异。就因为上述机制,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被称为股市估值的基石。
由上图可见,从2014年初开始,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暴跌,这意味着股市估值提升,那些盘踞在债券市场、银行储蓄中的资金收益率就会暴跌暴跌,股市虽然有更大的风险,但投资股市和债券、储蓄的收益差距急剧放大之后,就让股市有了更大的吸引力,那些经营稳定、市盈率最低的股票开始吸引资金源源不断地进入,成为驱动股市的中坚力量。
另一个推动股市的核心因素就是央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将股市ETF纳入了自己的资产负债表,相当于股市资产成为毛币发行的保证金,这让现在的市场与以前出现了本质上的不同,央行成为驱动股市的核心力量,这在文章中都曾经说到。而央行不可能将那些高市盈率股票纳入资产负债表,肯定是将低市盈率的蓝筹股纳入资产负债表,让蓝筹上升的动力更强。
沪深股市运行到今天,从不同指数的升幅对比已经可以看到上述推论,那就是本轮股市上涨主要受低市盈率的蓝筹推动。过往的沪深股市一旦启动升势,创业板的升幅就会明显高于上证,源于推动创业板所需的资金少,创业板的股票大多与科技有关股性更加活跃,或者说更有故事,所以上涨的更快、幅度也更大,相反,上证的市盈率虽然更低,但盘子大,总市值高,涨幅会明显低于创业板。但今年以来却明显不同,创业板的涨幅是9.4%,而沪指的涨幅是8.59%,两者十分相近,说明本轮股市的上涨主要受到那些低市盈率、经营稳定的上市公司股价所驱动。
上述这种局面还不会改变,这是由本轮股市上涨的内在动力决定的。
未来,一旦股市开始变盘之时,如果发表看倥的文章,账号就会出现危机,所以,现在需要提前说明。一旦通胀明显升温需要加息,上述逻辑都会改变,内在动力就会消失,央行也会从多头转变为空头,那时就不再值得留恋。
用一句话总结就是,一旦未来多数分析师和众多股民说“买股票抗通胀”,股市就不再值得留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