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松:美帝,是纸老虎还是真老虎?

RS 环球1 6,2178阅读模式

美国通过两次世界大战成就了自己的世界霸权地位,也只有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的行为或许才能看清真实的美国。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出兵塞尔维亚,标志着一战正式打响。

一战的西线战场主要是英法与德国之间的战争。

1915年的西线战场英法与德国不断鏖战,但总体呈现焦灼态势。

1916年2月,德军主力在凡尔登战役中袭击了法国的防御阵地,这场战役一直持续到1916年12月,虽然德军在战役初期取得了进展,但法国随后的反击让德军尝到了败绩。

1916年7月初英法联军向索姆河一线进攻与德军爆发了索姆河战役,战况甚为惨烈,英军虽然在这场战争里首次使用坦克,但双方在伤亡共约120万人后,依旧未能改变总体战局。

所以说,在一战爆发最初两年多的时间内西线战场总体上是胶著状态,无论人员还是物资,英法与德国的消耗都非常巨大。

再看东线。

俄军乘德军在一战开战之初、集中兵力在西线与英法作战之际,在东线向德军发起猛攻并很快逼近德国首都柏林,德军被迫从西线调兵回援,这也是1915-1916年德国在西线战场略显被动的主要原因。随着援兵的到达,德军在东线开始反攻并很快进逼至俄国境内。但俄军在另一个方向上(即加利西亚和布科维纳方向,这两个地区现位于波兰、罗马尼亚和乌克兰境内)屡次击败奥匈帝国的军队,德国又只能调兵对奥匈帝国提供支援,结果到1914年底东线战事也陷入了胶著状态。

其实德国很清楚自己的处境,从1915年开始其战略目标就是逼迫俄国停战,从而结束东线战事,解决自己两线作战的困局,这就让东线变成一战的主要战场。虽然1915年的东线战事德军获得大胜、让俄军损失超过170万人,但己方的损失也非常巨大,而且并未消灭俄军的主力。当年年底,德国派人媾和,既然在战场上未能彻底制服俄国人,俄国当然就不肯签订城下之盟,结果沙皇尼古拉二世对德国媾和的要求置之不理。

1916年春季,俄国调集3个方面军共200万人向德奥联军发动反攻,令奥匈帝国损失惨重,超过40万人被俘,德军亦伤亡数十万,这被认为是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奥匈帝国最大的危机及协约国阵营最大的胜仗。

到了1916年年末,一战已经打了两年多,西线英法与德国呈现胶著状态,东线俄国获得了重大胜利,总体上协约国获得了一定的优势,但交战双方距离最终的胜利还很遥远。

此时,最大的变化发生在战场之外,由于交战双方的人员和物资损失都极为惨重,各国内部对战争的支持能力就成为最核心的因素。

如松:美帝,是纸老虎还是真老虎?-图片1

结果,经过长期的消耗之后俄国首先倒下了。

俄国原本就是农奴制,经济发展水平有限,难以支持长期的战争消耗,这导致国内经济崩溃,工厂倒闭,失业率骤增,军火补给开始变的越来越困难,士兵开始极度厌战,结果在1917年2月爆发了二月革命,直接导致沙皇退位。

二月革命的爆发说明俄国已经不再具备将战争进行下去的能力,随着俄军在1917年夏季的战败,俄国工人及农民再也无法忍受无止尽的战争和贫困,最终爆发了1917年的十月革命并成立了苏俄政府,苏俄立即宣布退出一战。

随着俄国沙皇的退位以及苏俄在东线退出战事,德军就可以将有生力量调往西线,令西线英法的压力加大。

到这时,一战的局势已经比较明晰,最终的胜败就取决于经过了长期消耗、国力都已经疲惫不堪的英法与德国之间的决战。将东线兵力调集到西线之后,德国应该占有一定的优势,但这种优势有限。

此时,我们转而以美国人的视角来看看一战。

在一战之前,以吨位来衡量的美国海军居世界第三位(见下表),美国陆军常备军数量(16万)少于英(本土25万)、法(81万)、德(87万)、俄(约140万)、意(35万)、奥匈(85万)等国,或许它有很强的战争潜力,但在当时只能算是列强之一。

如松:美帝,是纸老虎还是真老虎?-图片2

以美国当时的军事实力尤其是陆军的实力,如果在一战打响之后立即投入到欧洲大陆的陆战,它肯定不是一只可以改变战局的决定性力量。但必须要说明,随着战争进程的不断延续,随着英法德俄等国的不断消耗,这一点会得到改变。

也因此就可以看到美国在一战不同时间点上的选择。

1915年5月1日,英国邮轮卢西塔尼亚号从美国出发到英国,5月7日,德国潜艇发现了它并利用鱼雷将其击沉,由于邮轮上有一大部分乘客为美国人,美国的反德情绪被迅速激起。虽然死了很多美国人,但美国并未选择参战,源于这仅是开战初期,它不想将自己有限的陆军淹没在英、法、德、俄、奥匈等国陆军的汪洋大海之中。

1917年2月3日德国使用潜艇击沉了多艘美国船只,美国与德国断交,但依旧未参战。

2月24日,美国驻英大使收到破获的齐默曼电报,电报称如果墨西哥对美国宣战,德国将协助墨西哥取回美墨战争后割让给美国的失地,于是美国在争论了很久之后于4月6日向德国宣战。

美洲被美国人认为是自己的后花园,德国鼓励墨西哥向美国宣战固然是美国向德国宣战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在这个时间点上宣战应该与美国看待欧洲和世界的视角有关。

虽然美国拥有广阔的国土,看似是一个大陆型国家,但由于主要继承的是英国文化,所以他的思维是英国式的。

从18世纪开始英国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大陆均势策略,即通过维持欧洲大陆的力量均衡来稳定英伦三岛的安全,同时本身努力建立起强大的海军将自己的防御战线推进到海上、甚至直接推进到对方的海岸线上。在这种情形下英国本土就可以维持长期稳定的发展环境,这减轻了本土的防御压力,就可以拿出更多的资源集中发展海军、持续强化自己的海上优势,本土长期保持稳定的发展环境就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国力并参与国际角逐,正确的国家策略再加上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推动英国的国力蒸蒸日上,最终成为日不落帝国。

虽然美国的思维与英国一致,但看世界的角度却是不一致的,英国要维持的是欧洲大陆的力量均势,而美国要维持的是整个欧洲的力量均势。这有点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是英国,黄雀是美国。

到1917年4月,一战已经鏖战了两年多,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与英国、法国、俄罗斯之间的争夺可以说是基本势均力敌,各方的损失极为惨重,战前的日不落帝国已经被严重地削弱;法国长期遭到战火的蹂躏已经是一片凋零;虽然德国是当时欧洲经济和军事上的巨人,但在东、西战场的夹击之下也已经被严重地消耗;奥匈帝国、意大利和俄罗斯已经无力再战,在2017-2018年陆续退出了战场,这就是当时的战局。

此时的一战就成为德国与英法两个“瘦子”的最后决战。

在整个一战中,俄国、法国、英国总共投入1200、866、584万军队,德国、奥匈帝国分别投入了1325万、780万军队,以德国举例来说,1913年的人口总数是6700万,1325万兵力占总人口数的约20%,即适龄男子基本已经全部投入了战场,国内的物资生产几乎已经完全依靠老弱和妇女来承担,英法自然还好不到哪里去。而2017年中已经是一战后期,上述各国人力和国力都已经处于透支状态,德国和英法都已经成了“瘦子”。

当美国加入了战场之后,迅速出动了470多万兵力参与一战,这股有生力量迅速改变了英法与德国之间的力量均衡,更重要的是,美军有充足的物资供给,这让德国再也难以将战争持续下去。到1918年11月3日,德国水兵在基尔港发生哗变,11月9日首都柏林发生十一月革命(下图),威廉二世只能在11月10日宣布退位并流亡荷兰,然后就是德国与法国求和,这标志着一战的结束。

如松:美帝,是纸老虎还是真老虎?-图片3

一战是典型的消耗战。在一战的整个过程中,美国使用美国版的大陆均势策略,坐等英国、法国、德国、俄国被严重削弱之后,适时出兵一举左右了战争的结果,让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获得了大幅提升。

实事求是地说,一战之后的美国虽然相对实力得到了明显的上升,但还难以成为世界的主导力量。英国日不落帝国的地位虽然已经摇摇欲坠,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它依旧是综合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德国的战败在很大程度上是非战之罪,而是经不起长期的消耗,如果美国在当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还并不能成为国际上的主导力量,反而会卷入重重矛盾之中。所以,一战之后的美国再次回到美洲奉行孤立主义政策,继续积蓄力量。

谋士朱升在当初建议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与美国一战之后的做法差不多,虽然至少已经是一只豹子,但却继续回到美洲装孙子。

二战几乎就是一战的翻版,经过两年多残酷的战争之后,欧亚的英国、法国、苏联、意大利、日本中国等都已经遭到了极大地消耗。这时的美国再也不是一战时期的美国,综合实力已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至少是之一),战争潜力甚至已经超过英、德、苏联等,珍珠港事件(1941年12月)爆发之后美国立即向轴心国宣战,这直接决定了二战的结局。

但此时主要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消耗之后,英国已经彻底丢掉了日不落帝国的皇冠;两次世界大战战败之后,德国在短期内再也无力东山再起,算是彻底地消停了;法国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蹂躏之后,在国际上大约成了敲边鼓的角色;苏联虽然是战胜国,但二战中的人员和物资损耗巨大,适合兵役的男人已经是非死即伤,而且其工业基础与西方尤其是美国具有明显的差距,当时还难以直接威胁到美国,最终,美国使用美国版的大陆均势策略崛起于世界,成为新的世界强权。

战后的七十多年,虽然苏联对美国的地位发起了挑战,但本质上美国的地位并未受到严重的威胁,这是综合实力决定的。

但今天已经不同,经过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次贷危机和2020开启的病毒大流行之后美国的债务问题已经十分深重,随着俄乌战争的爆发、台海再次陷入危机,世界已经处于三战的关口,中俄已经有能力威胁到美国的全球地位,此时美国的战略应该是什么?

一战二战过程中,难道英国就不知道自己是一只螳螂、身后还有一只黄雀吗?当然知道,不仅英国知道甚至连法国、德国、苏联都知道,这就是在二战之前英法一直采取绥靖政策的根源,它希望德国苏联之间互相消耗,然后自己用最小的代价来收割胜利,只是苏德达成秘密协议之后让英国无法如愿而已,当然也有地理因素的原因。

当初的英国丢掉日不落帝国皇冠的原因和过程美国人十分清楚,它肯定会反思并总结经验。考虑到自己已经是债台高筑,一旦现在立即卷入战争就很可能会导致通胀失控、国家信誉破产,这就是当初英国的结局(英国当初无奈地放弃金本位,就是国家信誉破产)。所以,美国目前的战略是竭尽避战,绥靖是主旋律,这就是拜登不断重申美国不会派兵进入乌克兰战场的深刻原因,未来在亚太地区美国会采取同样的策略。

但今天的美国已经是欧美社会的领头羊,一直以来美国都是这些国家的国防安全保护伞,导致这些国家长期疏于武备,一旦美国一味避战,欧亚局势就会不断恶化,美国的国家信誉也会破产,所以美国又必须对相关战场提供最大力量的装备支援和财政支援,当局势深度恶化时也只能参战,以稳定己方的局势。所以在俄乌战争中美国又竭尽全力通过资金和装备支援乌克兰,这在事实上稳定了战场局势。

这就是今天的美国所处的矛盾地位,它到底是纸老虎还是真老虎?在不同的时期应该有不同的答案。在目前如果直接卷入战事,就很容易走上当初英国的老路,这决定它会以绥靖为主、以(财政和军事装备)援助为主、以避战为主,更倾向于是纸老虎,其他大国采取合适的策略就可以不断摄取自己的利益;但当局势严重恶化之时美国又必然会介入,虽然依旧以协防为主但还是会展现出真老虎的一面。

今天的欧亚大陆已经陷入乱局,现在已经不是“欧洲大陆均势策略”,也不再是“整体欧洲的均势策略”,而是“整体欧亚的均势策略”,新的均势策略该怎么构建?谁(类似一战二战时期的美国)才会成为决定最终胜局的那股力量?这是考验各国的国家策略和国家智慧的时候,每个国家(中俄英日德美等等)都有机会在大争中脱颖而出。

 
RS
  • 本文由 RS 发表于 2022年8月10日11:25:37
如松:伊朗“出手”,引爆美国 危机

如松:伊朗“出手”,引爆美国

过去已经多次说到,美联储本次加息周期的加息速度看起来非常迅猛,但并未将利率加到中性的水平,即并没有达到足以抑制通胀的水平,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今年的记者会上也已经承认了这一点。 根据就是: 第一,美国的...
    • 超级访客
      超级访客 9

      台海一旦爆发战争,就是俄乌战争的翻版。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