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松:光荣的孤立,中国的决战

RS 环球1 3,655阅读模式

日本曾经是整个世界上最特别的一个帝国,那就是起步的速度非常快,但覆亡的速度更快,这种像在人类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

在1853年“黑船来航”事件之前,日本还仅仅是一个封闭的、以农耕为主的国家,从1868年明治天皇发表《五条御誓文》为起点,日本开始明治维新,此后就开始快速崛起。

在甲午海战之前的约两千年,中国在多数时间内都占据着亚洲的霸主地位,而那些大一统王朝更几乎是周边国家眼中恐龙级别的存在。但日本仅仅经过明治维新之后二十多年的发展,在1894年的甲午海战中就通过一系列的海战和陆战,将清朝从亚洲老大的座位上掀了下去,自己坐上了宝座。在二十多年中就实现了这样的成就,以历史的眼光来看是十分惊人的,简直不可思议。

此后的日本进一步开疆扩土,台湾中国东北、中国内地部分地区、东南亚国家、太平洋上的部分岛国等都陆续进入了日本的版图,帝国的势力快速膨胀。

但最终,由于二战中在中国大陆陷入了消耗战,在太平洋战场上被美国击败,二战战败之后的日本被解除了武装,直到今天还是非正常国家。

即便从1868年开始计算到1945年,日本帝国也仅仅维持了77年,如果从甲午海战并吞并台湾和澎湖列岛开始计算到二战结束就仅有50年,这在世界帝国史上是非常短暂的,远远短于历史上的其他绝大多数帝国。

日本帝国来如风,去如闪电。

在二战时期深陷中国战场的战略失误,再加上与美国之间的太平洋战争严重地透支了国力,被认为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日本违背了自己“师从英国”之后“光荣的孤立”的战略原则,改变了自己的国运。

英国建立起“光荣的孤立”的战略原则,也是在教训中形成的,这一教训就是世界历史上历时时间最长的百年战争。

百年战争是1337年至1453年间发生在英格兰王国与法兰西王国之间的一场战争,这是中世纪最引人注目的一场战争。

英国法国王室原本就是一家人。

1066年,英格兰忏悔者爱德华驾崩,他并没有留下任何子嗣,爱德华的表弟诺曼底公爵威廉通过战争登上了英格兰国王的王位,被称为威廉一世。

在获得英格兰王位后,威廉一世并没有计划将英格兰王国与诺曼底公国(下图红线部分)合并一起。此时的诺曼底公国仍然是法兰西国王的附属国,一旦合并,威廉一世就会继续作为法兰西王国的附属国而存在并受制于法兰西国王腓力一世,而保持独立的英格兰王国可以让威廉一世的统治不受到干扰。简单地说,威廉一世不愿意当法兰西王国的“省长”,更愿意当英格兰的国王但同时还占据着自己在法兰西王国的封地——诺曼底公国。

如松:光荣的孤立,中国的决战

可如此一来,法兰西国王就不干了,你既然相当英格兰国王,就不能继续占有在法兰西境内的封地,也不能再享受法兰西王国的爵位。所以,如何判定威廉一世位于法兰西的封地就成了冲突的核心,成了引发百年战争的导火索。

1316年,法兰西否决了女性对王位的继承权。1328年,法兰西国王查理四世死后绝嗣,与他血缘关系最接近的男性是他的外甥,来自英格兰的爱德华三世、伊莎贝拉的儿子。因此,伊莎贝拉为他的儿子宣称了法兰西的王位的继承权。

这当然会遭到了法兰西人的拒绝,并坚称她不能将她所不拥有的权利转给她的儿子。这种说法是合理的,源于法兰西已经在1316年否决了女性对王位的继承权,既然伊莎贝拉没有了继承权,她的儿子就也没有。同时,法兰西人更青睐一位法兰西人取得王位,而非一个外国的王子,这也可以理解。最后,王位被传给了瓦卢瓦伯爵腓力,也就是后来的腓力六世。

英格兰人本就不指望他们对王位的宣称能带来成功,当最后失败时,也没把这件事太放在心上。

但是,腓力和爱德华之间的分歧促使前者没收了后者在法兰西的土地,这反过来又刺激了爱德华,令他再次强调对法兰西王位的继承权。面对这种矛盾,双方只能在战场上决胜负,百年战争打响了。

在百年战争开始之后的几场关键战争中,英格兰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比如克雷西会战、普瓦捷战役、阿金库尔战役,让英格兰形势大好,因此其在接下来的数十年中不断投入财力物力,不断扩张英格兰在法国的领土,法国被打的灰头灰脸,甚至濒临灭国危机。

1356年9月19日的普瓦捷战役中,大量法国贵族战死,法王约翰二世与两名王子也成了俘虏。

1415年,趁着法兰西内战,英格兰亨利五世登陆法兰西,在10月25日的阿金库尔战役中大败法军。三年后,英格兰与勃艮第组成同盟,1419年勃艮第的无畏约翰占领了法兰西的首都巴黎。

国王被俘、首都被攻陷,要说法国衰到家了。这种情形与八年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蒋介石的处境差不多,战争伊始时期被打的只剩下逃跑。

但英格兰王国是个岛国,支援战争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都受到严重的制约,而当时的法兰西是欧洲绝对的大国(当时还没有现代的德国),不论国土面积、人口还是自然资源都胜于英格兰王国,也就是说战争潜力超过英格兰王国。

1449年,查理七世在完成部队改革并招募了许多有才能的将领后,对英格兰发动了决定性的攻势。仅仅一年之内,法军打赢福尔米尼战役并收复诺曼底地区。接着立刻转向南方的亚奎丹,在1450至1951年间夺下了波尔多和巴约讷两大城市。1453年7月17日,法军收复了法兰西除加莱港外的所有领土,英格兰王国只能认输,百年战争到此划下句点。

这场战争让英格兰王国遭到了惨痛的教训,深刻地认识到岛国的战略优势与战略弊端。岛国没有战略纵深,一旦战败导致本岛被敌人攻击,就会带来灭国危机,同时,支持战争的潜力远不如那些陆地大国,所以,从此之后就逐渐形成了“大陆均势”政策,后来称为“光荣的孤立”。

所谓光荣的孤立,就是努力建立海洋霸权,通过海上贸易强大自身,同时努力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但又不深入欧洲大陆的事物。

简单一点说就是,通过谋求海洋霸权、通过海上贸易强大自己,将海洋建设成自己的边境线,避免本国遭到攻击。当欧洲大陆各国之间保持力量均衡的时候,英国不偏向欧洲大陆的任何一方,保持“光荣的孤立”。当欧洲大陆出现强权的时候,又需要联合其他各方打强权,努力恢复欧洲大陆的力量均衡,此时陆地国家就没能力攻击自己,确保自己的战略安全。

如此就看到了英国后来的发展轨迹,一方面孜孜不倦地建立自己的海洋霸权,扩张自己在世界各地的利益,成为日不落帝国,同时,又不断打压欧洲大陆上的强权,实现欧陆的力量均衡。

法国在路易十四(1661年-1715年在位,自号太阳王)时期逐渐发展成欧洲大陆的强权,与英国的矛盾再次变得不可调和,此后就爆发了七年战争(1756至1763年)。这场战争是一场真正的世界大战,战火波及了世界各地。同时战果也是奇怪的,法国战败,海外殖民地几乎损失殆尽,但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土地却有所增加。这明显体现了英国的诉求,不断扩张自身在海上的利益、让自己更强大,它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占有了法国大量的海外殖民地;虽然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土地有所增加(洛林和科西嘉进入法国版图),但基于长期的战争损耗并丢失了绝大部分海外殖民地,法国的力量被严重削弱了,俄罗斯和其他欧洲强国的地位有所加强,欧洲大陆的力量更趋均衡。

从战略上来说,七年战争中英国实现了完胜,即强大了自身,又让欧洲大陆的各方势力更趋均衡,对英国的威胁下降。

七年战争,是英国奠定自己日不落帝国地位的起点,在欧陆国家对自己的威胁下降之后,英国就可以快速扩张自己的版图。虽然法国随后通过支持美国十三个州的独立打击了英国,但阻止不了英国扩张的脚步。

法国1789年大革命之后,拿破仑率领法军横扫欧洲,再次成为欧洲大陆的强权,此时,英国则联合俄罗斯、普鲁士等国打败了拿破仑,再次铲除了法国强权。

拿破仑战败之后,俄罗斯在欧洲的地位上升,俨然以欧洲宪兵自居,此时的英国则联合法国反过来打击俄罗斯,在克里米亚战争(1853年至1856年)中击败了俄军,打压了俄罗斯的强权。

克里米亚战争之后,法国内部动荡,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战败,丧失了建立强权的能力,而俄罗斯也失去了强权,此时的欧洲大陆虽然依旧充斥着各种矛盾,但各方力量大致均衡。此时的英国面对欧洲大陆保持“光荣的孤立”,绝不掺和欧洲大陆各国之间的矛盾争端。19世纪后半叶恰恰是上一次经济全球化的高潮阶段,根源就在于当时具备了相对稳定的地缘政治环境。

1871年日耳曼人实现了统一,建立起德意志帝国,到20世纪初期德国崛起并成为欧洲大陆上新的强权,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又联合法国等国家摧毁了德国的强权。但德国强权的力量过于强大,英国自身遭到了过度的损耗,让自己丢掉了日不落帝国的地位。

不管欧陆国家是什么体制,也不管它是什么样的价值观,只要谁成为强权就敲打谁,这就是英国的战略。大革命之后,法国与英国一样实现了资本主义,但英国却联合君主制的俄罗斯、奥地利等国打击资本主义的法国;当俄罗斯成为欧洲大陆的宪兵之后,英国又联合资本主义的法国、君主制的奥斯曼帝国和撒丁王国一起收拾君主制的俄罗斯,等等。

虽然英国不断打击欧洲大陆的强权,也多次胜利,但英国在欧陆却绝不寻求土地等利益,它所有的诉求都是谋求大陆均势,确保自己的安全,这实际又是英国最大的战略利益。

“大陆均势”是英国贯穿了数百年的总体战略,这种战略在一国的历史上轻易不会改变。这种战略又深刻地影响了美国的战略,美国海军学院前院长马汉的海权理论对美国的国家战略具有深远的影响,本质上是师从英国。同时,日本自从明治维新之后就师从英国。所以英国的战略体系支撑了美国、日本的战略体系,他们奉行的都是大陆均势的战略原则。因此从战略来说,英美日是一家。

考虑到欧亚大陆一旦出现强权,还会威胁德法的利益,源于在当代,德法在欧亚大陆上已经是弱势的一方,也需要制约强权出现,而一旦出现新的强权,他们很可能在战略上也会与英美日联合,这与拿破仑战争时期俄罗斯、奥地利等国与英国联合是一样的道理。

俄罗斯永远是欧亚大陆上不可忽视的存在,但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已经到世界前十名之外,空有一个花架子而已,不具备在欧亚大陆上建立强权的能力。在战略上充其量是不断摇摆的地位,目的是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要说明的是,在当代科技的帮助之下,欧亚大陆变“小”了,英国(德法也一样)要关心的已经不仅仅是欧洲大陆的强权,而是欧亚大陆上的强权,大陆均势策略指的就不再是欧洲大陆,而是欧亚大陆。

所以,就看到了下述现象:

2021年,美国将三艘航母集中到印太,英国已经准备将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部署到亚太,法国已经将自己的核动力潜艇部署到亚太,还正准备将戴高乐号航母部署到亚太。中国的两艘航母、日本的四艘直升机航母也都在亚太。如此众多的航母和潜艇集中在亚太,你以为大家想干啥?总不是到西太平洋、南海、东海旅行。

如果深刻地理解了大陆均势的策略,此时用脚指头想想都知道大家要干什么。

现在已经不必忌讳,中国正在恢复过去数百年甚至千年中在欧亚大陆上的历史地位,恢复恐龙一样的存在,崛起的中国就将成为欧亚大陆上的新强权,就必然会打破欧亚地区的力量均衡,而英国、美国、日本等海洋国家再加上德法都不会准许欧亚大陆上出现新强权,这就是今天!

世界上任何国家崛起的过程,都会改变当时的力量均衡,最终都要走向战场。没有七年战争,就没有后来日不落帝国的强权;不击败拿破仑,就没有俄罗斯帝国在欧亚大陆上的“宪兵”地位;没有一战二战,就没有美苏强权,中国要崛起,在现行文化体系之下(这是关键)无论自己愿意还是不愿意,都必然有一场决战。

世界的走势,永远不会因任何个人的主观意愿而改变。

 
RS
  • 本文由 RS 发表于 2021年2月25日10:26:36
如松:莫迪老仙,中印决战 环球

如松:莫迪老仙,中印决战

马尔代夫新总统穆罕默德·穆伊祖是去年9月上任的,他上任之后立即倒向了中国并要求印度撤走在马尔代夫的军事人员,其中就包括驻扎在马尔代夫最南端阿杜环礁的25名印度军人。双方经过谈判之后达成协议,印度将撤走...
如松:美国,“血流成河”! 环球

如松:美国,“血流成河”!

这个标题来自特朗普的一句话。 他在俄亥俄州进行演讲时是这么说的“我们将对每一辆进口汽车征收100%关税,如果我当选,你就卖不出去这些东西了。现在来看,如果我没有当选,将会有一场血洗(bloodbath...
如松:普京,午夜梦游,张开大口! 环球

如松:普京,午夜梦游,张开大口!

在当前乌克兰的陆地战场上,由于乌军装备和弹药供给不足,让俄军掌握了陆地战场上的主动权。 从2022年2月24日之后的俄乌战争进程来看,只要俄军在战场上出现被动局势,普京、梅德韦杰夫或绍伊古就会立即拿起...
如松:日本,垂头丧气! 环球

如松:日本,垂头丧气!

尽人皆知的是,自从1992年房地产泡沫破裂之后,日本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人均收入和物价的图形几乎都走成了直线。 为了摆脱物价长期低迷,日本政府费劲了心思,经过长期的大放水、将日本政府的负债率推升到25...
    • 活见鬼
      活见鬼 9

      统一祖国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取消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