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巴菲特一直都在干同一件事,持续购买油气、铜等资源类股票,购买的标的包括雪佛龙、西方石油、日本五大商社等,前些日子更收购了西方石油的炼油企业,收购铜资源的逻辑已经在前面的文章中(如松:“她”,姗姗来迟)说过,今天就试着解读一下他收购油气资源背后的内涵。
人类社会的进步就是一部能源采集方式进步和能源利用方式进步的历史,这无需解释。
怎么才算人类社会的进步?这当然包括很多内涵,文化和价值观的进步,思维方式的进步、行为方式的进步,等等,这些都是最核心的内涵,但上述精神内涵的进步并不是单独存在的,精神与物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如果从物质方面来说,人类社会的进步就是人均能源消耗不断水平提升的过程,而且这种提升并不是线性的,很多时候是跨越式的,比如,一个生活在草木灰时代的人与生活在工业革命、信息革命的人所占有和消耗能源的水平是截然不同的,今天的人们开着汽车、怀揣着手机,这些设备时刻都在消耗能量,这与古代的人们有巨大的差别。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智能时代,这肯定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进步,当然也就意味着能源消耗水平的跨越式上升。
举例来说:
工厂购进一台智能机器取代了一名员工,离开工厂的员工依旧会消耗能量,但购进的智能机器也消耗能量,所以,购进智能机器的过程就将能量消耗放大了约一倍;
一家原本有三口人,就是三个耗能体,但购进一台扫地机器人之后,就增加了一个耗能体,如果再购进一台家务机器人,就增加两个,这个家庭就变成了五个耗能体;
一个单身汉,购进一台智能伴侣,从耗能的角度来看,它的家庭就从一口人变成了两口“人”,能量消耗就需要翻倍;
一个人在跑步机上跑步,另一个智能机器人也在跑步机上跑步,谁消耗的能量更大?我认为是后者。源于前者是造物主造出来的,是最为精密、高能耗效率的有机体,而后者的精密程度、对能源利用的效率要低的多,在进行同等能量输出之时前者的能量消耗就小,后者就大;
等等等等
然后再看智能时代所需要的大量数据中心,这些数据中心需要消耗多少能量?
一个最小型的数据中心需要耗电50兆瓦,每天耗电120万度,一年就是4.38亿度电。有些数据中心的规模已经达到500兆瓦,这相当于一个100万人口城市的电力需求,需要建设自备电厂。
前些日子,OpenAI 承诺每年向甲骨文提供 600 亿美元用于建设云计算设施,将需要 4.5 吉瓦的电力,这相当于2.25 个胡佛水坝或 4 座核电站的发电量,也相当于纽约大都会区年耗电量480亿度的82%!
所以,这些数据中心都是电老虎,需要消耗巨量的能源。
我们正在向智能时代迈进,这是时代在进步,也就意味着无论人均能耗水平还是社会总能耗水平都将迈上新台阶。
但能源的供给却不会跨越式增长,其增长是十分缓慢的,所以,智能时代带来的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能源供给问题。
疫情之后美国经济谈不上好坏,可用不温不火来形容,但电价却加速上涨,下图是2020年之后美国各州的电价涨幅,加州更高达63.9%,这其中智能需求注定是推动电价的核心力量,一旦智能机器的商用化进程加速发展,数据中心的建设继续加速,电荒和能源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地缘政治。
从奥巴马第二任期美国就开始从欧亚大陆持续撤出军队,这意味着美国的全球霸权已经难以维持,只能进行军事收缩,俄乌战争爆发之后美国首先声明绝不会出兵乌克兰战场,到特朗普时期更断绝了对乌克兰的军事与财政援助,特朗普对俄乌战争的调停更已经成了闹剧,这都说明美国不仅丧失了全球霸权,对欧亚大陆地缘政治的影响力已经非常微弱。
这就意味着欧亚大陆国家之间历史的、地理的、民族的、宗教的地缘政治矛盾开始再度激化,现在正在进行的两场战争——俄乌战争、以哈战争都是外在反应。
乌克兰正在持续攻击俄罗斯的输油设施和炼油设施,这会打击俄罗斯的原油、成品油生产和输出能力。一旦最终是俄罗斯战败,其恶性通胀就是无法避免的,当恶性通胀爆发之后就会严重打击俄罗斯的原油生产与输出能力,可参考苏联解体之后恶性通胀的爆发对石油生产活动的影响,出口大约萎缩了大约四成。
中东明显已经两极化,一方是伊朗及其背后的集团实力,一方是以色列以及背后的美国,中东能源争夺就是欧亚大陆地缘政治争夺的核心内涵,战争注定是不可避免的,当战火点燃时会对原油生产和出口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战争争夺的是什么?能源就是核心,这已经被二战时期德日的军事行动所证实(如松:小胡子走上战场!到底是谁击败了小胡子?),未来也是如此。
总结起来就是说,失去美国霸权之后的欧亚大陆将进入地缘政治矛盾多发的年代,油气等能源产业链将更加脆弱,有时甚至会局部断裂,对全球的能源供给造成巨大的冲击,这可以从上世纪的中东战争和两伊战争得到证明。
综上所述,未来是全球能源供给增长缓慢而智能时代导致能源需求剧烈上升之间的矛盾,也是能源需求快速上升和欧亚大陆能源产业链更为脆弱的矛盾,如今的全球能源供给局势与上世纪石油危机期间一样严峻甚至更甚,那时是汽车行业大发展而能源供给产业链极为脆弱之间的矛盾,这或许就是巴菲特持续投资油气与铜资源的根源,也是本人一直看好油气潜力的原因所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