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松 : 破贼

RS 历史评论4,2432阅读模式

如松最新文章转帖发布在——如松博客

王阳明说过一句名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背景是王阳明以一个文官的身份平定了肆虐赣南几十年的匪患,然后顺手又把宁王朱宸濠的叛乱给收拾了。这些人,当然就属于王阳明嘴中的山中之贼。

什么又是心中之贼哪?这要看王阳明破山中贼的过程。

如松 : 破贼

王阳明是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一般人理解,哲学家和思想家都会爱惜自己的名誉(羽毛),如果做出大逆不道的事情,很可能被朝廷诛灭九族,这些事情自然是不能干的。同时,哲学家和思想家都是正面形象,从正面思考来问题,一般不会、也不敢使用阴谋诡计,和兵家的“兵者,诡道也”是无法兼容的。

王阳明是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也是这么想的、这么做的吗?

大家知道,宁王在洪都(今江西南昌)宣布叛乱时,王阳明孤身一人逃到临江、吉安(江西南部),路上还差点成为宁王的俘虏。这时的王司令员还是光杆司令,连自己的小命都朝不保夕,更不用说剿灭宁王的十来万叛军。

此时,如果换作其它的大员,一定是赶紧给朝廷上书、向皇上报告,并要求调兵遣将。信使从京城来回一趟需要一两个月,调兵的过程还需要一两个月,这期间王司令只能在书房读书,同时看着宁王朱宸濠攻城略地,然后,南京成为宁王的都城,还看着宁王坐在朱元璋的龙椅上读书了(南京是朱元璋的都城)。

王司令作为一个伟大的军事家,自然不走寻常路。结果,王司令让人写了很多朝廷调兵遣将的文书,文书的大致意思是说有十几万大军正在赶来江西平叛的路上,要狠狠地痛揍朱宸濠,然后自己刻一个番薯章、盖上,直接就派密探将这些文书送入了洪都城内。朱宸濠看到有这么多的官军正在赶来,自己手下虽然也有十来万军队,但主要是土匪和流氓,打架是很难打的过的,只能赶紧加固城防固守。

趁着宁王修城墙的功夫,王司令聚集了七八万军队,虽然掺杂了大量的民兵和衙役,但王司令终于告别了光杆的日子,可以与宁王一战了。宁王在叛乱初期最有利的战机,就这样被王阳明的一纸文书戏弄没了。

慢着,王阳明这样做合适吗?不仅不合适,而且是大逆不道。

这种大规模的调兵文书自然应该发自兵部。兵部在发出文书之前需要请示皇帝,经过皇帝点头、盖玉玺,下圣旨之后,才轮到兵部下文书。如果不经过皇帝同意,兵部尚书就自己擅自调动这么多的军队,你想干啥?

现在继续思考,王司令的一纸公文,即替兵部尚书做了主、盖了章,还替皇帝老人家做了主、盖上了玉玺、下了圣旨,这是什么?王司令即代理了兵部尚书,还同时代理了皇帝,这是谋逆之罪,不仅自己的脑袋不保,还要株连九族!

历史上,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说法,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也有少数著名的将帅这么做了。王司令可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不等于可以伪造兵部文书,更不等于可以代理皇帝,即不代表可以谋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王司令的欺君和谋逆的罪责是逃不掉的!

以王司令这么聪明的人,会想不到这样的结果吗?当然想得到。历史上任何哲学家、思想家或者是进入仕途的读书人都不敢这么干,也不会这么干。毁掉自己的名誉甚至株连九族的罪名,可不是闹着玩的。

但王司令干了!

因为思想家和哲学家的荣誉或羽毛,因为读书人的荣辱得失,株连九族的后果,等等,根本就不在他的心中。那么他想的又是什么哪?平定匪患和叛乱,保一方平安,给百姓一个安宁的生活。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没有王司令不敢干的,这让他的军旅生涯中计谋百出。

用老百姓的话说,他什么奇招、险招、损招、阴招都敢用(记得要符合前提),而且毫无心理障碍,再加上有哲学家的逻辑思维和基本等于计算机的脑袋,自然就战无不胜。既然任何时代、任何一位朝廷大员都不会去伪造朝廷兵部的文书,更不敢偷偷代理兵部尚书和皇上,宁王当然更不会相信,结果就只能相信王司令悄悄塞给他的文书、乖乖进入了王司令的圈套,王阳明演绎了“兵者,诡道也”!

无论思想家还是哲学家,或者是入仕的读书人,心中所想的荣辱得失,都是自我,都是“心中之贼”。而破不了心中之贼就难以攻破山中之贼。所以,王司令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王司令临终最后一句话是“此心光明,亦复何言?”,驱逐了心中之贼之后,自然是此心光明,何需再言?心学的精髓都在这八个字中。

后世对明武宗的评价不高,主要源于其不务正业(这也是事实),在对待王阳明的事情上也有一份罪状。王司令平定了肆虐几十年的江西匪患,然后率领一帮包含很多衙役、民兵组成的杂牌军平定了宁王叛乱,建立了不世的功勋,需要隆重的褒奖,但武宗并未这么做。他忘了吗?肯定没忘,同时,武宗皇帝也应该还记得王司令代理皇帝盖玉玺、代理兵部尚书盖兵部大印的行为。武宗在历史上虽然有不务正业的毛病,但绝不糊涂,相反是一个十分聪明的一个人。从皇帝的角度而言,不对王司令进行隆重的褒奖是很正常的,因为皇权的威仪是不容侵犯的。但武宗也清楚,王司令是干活的奇才,更有很高的民望,不仅杀不得,还得接着用。

既不褒奖也不追责,装糊涂。到这里,倒应该佩服他的胸怀,水至清则无鱼啊。

在《明朝那些事儿》中,作者因此事为王阳明鸣不平,而且王司令麾下的将士也未得到朝廷公正的封赏,跟着王司令一起吃瘪,在所难免。

皇上不进行隆重的褒奖,恰恰王司令心中也丝毫没有心理障碍,此后一段时间专职给弟子们讲课,讲的更起劲了,这就是心学。因为王司令心中想的根本就不是自己(的名誉和功名利禄),而是天下的百姓。

王阳明之后,再无王阳明。

 
RS
  • 本文由 RS 发表于 2019年11月29日16:57:23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