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松 : 大国决战太平洋

RS 中国评论5,5533阅读模式

我在2019年12月26日写过《如松:这是一把发烫的“钥匙”》,目的是说明原油是解读二战时期德国战略的“钥匙”之一。后来的军事战略家们一致认为二战时期的德国在西线开战之后,又在东线开辟战场是战败之源,源于德国的人力、物力无法支撑两线作战。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希特勒本人和他的参谋团们不会看不到这一点。根源是,英国可以不断得到美国(当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产油国,占世界的产量超过60%)、英国海外自治领的补充,而德国不能掠取以石油为核心的战争资源就无法得到有效的补充,在相持过程中德国就会从优势逐渐转化为劣势,最终失败。而当时的苏联是除美国之外最主要的石油生产国,德国以闪电战击败苏联、掠取苏联的战略资源,才能支持西线并打赢战争,所以,苏德战争是一场必须进行的战争。

德国对苏联的闪电战无法成功(未能迅速占领高加索油田和巴库油田),就已经注定了失败的命运。

原油也是解读二战时期日本战略的那把“钥匙”。

当时,德国依靠工业革命崛起于西方,而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工业化建设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当时的世界商品市场,已经被英国、法国荷兰等老牌帝国主义瓜分殆尽,日本要扩张自己的海外商品市场就面临阻力,这推动日本走向了战场。

日本是自然资源非常贫瘠的国家,并不出产石油,当战争机器启动之后,如何获取石油就是决定了它的战略。同时,日本的石油等战略物资都需要从海外输入,对海上航线的依赖性就决定了它对当时世界上的其它海上强国有强烈的警惕之心。在当时的太平洋周边,苏联、中国的海军势力无法威胁到日本,日本在太平洋上的对手就只剩下美国海军。

日俄战争之后,日本驻军东北。二战打响之后,日本比德国更早地看中了苏联以石油为主的战略资源。1939年,日本就拟定了两个作战取向,分别为“南下”“北上”。“北上”的作战计划就是进攻苏联,而且日本率先在这一方向上发起了军事行动。1939年5月至9月,日本按计划向位于中蒙边境海拉尔以南200公里的诺门罕地区的苏蒙联军发动了进攻,双方动用了数十万精锐部队和先进的军事装备,在杂草丛生、沙丘连绵起伏的荒原上进行了一场长达4个多月激烈的交锋,但日本吃到了苦头,遭到了自日俄战争之后的首次惨败。

“北上”受阻,日本开始掉头执行“南下”策略,在当时的亚太地区有两个地方可生产可观的石油,其一是缅甸的仁安羌油田,当时的缅甸是英国的殖民地。其二是荷属东印度群岛(主要是印尼),这是当时东亚最重要的产油地。如果日本能够控制这两个地方,石油供应就会得到很大程度的补充。

二战之前,日本80%的原油都依靠从美国进口。战争开启之后,美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其一来自国内的民意和舆论,因为这相当于资助了日本的战争行为;其二当然就是来自英国、荷兰等西方国家,因为它们正在与德国、日本等轴心国作战。美国是否对日本进行石油禁运就成为当时的焦点问题。随着战争不断扩大化,使美国和日本的矛盾越来越大,双方虽然不时进行贸易谈判,但总也争执不下,美国开始考虑对日本实施贸易禁运和大范围的经济制裁的可能性。但即便如此,这一时期的美国还仅仅是对日本采取采取“道义禁运”的态度,即限制部分与战争相关的油品(及与战争相关的其它物资)对日本的出口,但这已经足以让日本如坐针毡。虽然1939年住东京大使格鲁在一份报告中说,日本已经储备了三年到四年用的石油以准备战争,但这时二战已经打了两年多,日本禁不起战争的长期消耗,如果美国进一步收紧对日本的原油等战略物资的出口,日本就面临战败,所以它只能冒险,只能“自力更生”!

1941年6月25日到7月2日,日本做出了决定命运的选择——集中精力向南进攻,特别是争取控制整个印度支那、夺取荷属印度群岛,这还只是第一个战场,第二个战场就是在缅甸,目标当然是仁安羌油田,1941年12月,日军成立第十五军,开辟泰国、缅甸战场,1942年1月4日,日军军队越过泰缅边境,入侵缅甸。

在日本进入缅甸、获得了缅甸油田的同时,也就威胁了中国的西南国际运输大通道,中国远征军出征缅甸、与日本在缅甸的交锋也就无法避免。这根本就不是什么领袖的所谓“英明决策”,完全是“时也、势也”。

日本登陆东印度群岛之后,开始大张旗鼓地修复群岛上的石油设施。到1942年,被日本人修复的油田的年产量已经达到2590万桶,次年又提高到4960万桶,与缅甸油田一起极大地缓解了日本的原油需求。

但此时,有两件事决定,美国与日本的一场海战已经无法避免:

第一,日本占领了东印度群岛之后,美国(与英国、荷兰一起)宣布对日本进行彻底的原油禁运,这让日本很难承受。到1943年,日本的石油进口量(主要从东印度和缅甸等地)虽然达到美、英、荷三国对日本石油禁运之前进口量的80%,但进口依旧不足,长期的进口不足之后最终就会耗尽日本的战争潜力,就会战败。只有通过战争击败美国,让美国坐下来谈判、解除对日本的原油等战略物资的封锁,才能舒缓日本的困局。

第二,日美石油贸易可以正常开展时,日本的太平洋海洋航线是安全的,源于当时日美两国的海军舰队可以完全控制太平洋。但是,当美国开始制裁日本之后,日美之间就变成了敌对关系,日本的海运航线就时刻受到美国海军的威胁,一旦东印度群岛到日本本土的海上航线被美国海军切断,日本的战争机器就只能熄火了,这是日本无法容忍的。此时,日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当然是先下手为强,争取一战就解决美国海军对日本海洋航线的威胁,处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主力就已经是日本海军必然会的攻击目标。

到此,就不会再认为珍珠港事件是偶然事件,也不会认为是因为日本人的愚蠢才会发动对珍珠港袭击。

如松 : 大国决战太平洋

虽然日本通过偷袭珍珠港袭击了美国太平洋海军舰队、让美国海军遭到了巨大的损失,却无法摧毁美国的战争潜力和补充能力,也就无法彻底取得对太平洋的控制权,其后的中途岛海战可以说是日美双方提前上演的大决战,美国取胜,这就决定日本再也难有翻盘的机会了。此后,美国海军开始不断袭击日本的海上航线,而日本的油轮是美国潜艇重点袭击的目标。到1944年,被美国潜艇击沉的日本油轮数目已远远超出了日本新建油轮的数量,直接导致日本石油进口数量的大幅下降。1944年日本进口的石油量已经不到1943年石油进口量的一半,1945年日本已经进口不到一滴油了,无数的油轮都被美国海军击沉在太平洋航线上。一位日本船长说到:“到快停战那段时间,事情发展到油轮只要离港,大家就肯定它有去无回的地步。我们谁也不怀疑油轮回不了日本”。当日本失去了对原油航线的控制权之后,燃油短缺让日本的工业体系陷入瘫痪,战争机器熄火,所以打败日本的不是陆地,而是海洋!

日益严重的石油短缺彻底约束了日本的军事能力。在1944年6月的马利亚纳群岛战役中,日本战舰因为缺少燃油而未能参加战斗。1944年,日本飞行员的训练从认为必须完成的60小时减少到30小时,最后,因航空燃油短缺根本无法进行航空训练。失去了海空军,作为一个岛国的日本就已经失去了战争能力,战败了。

在二战时期,日本攻击东印度群岛、缅甸仁安羌,袭击珍珠港等,都不是偶然事件,都有其内在的必然性。是原油和美国对海洋的控制权,最终击沉了日本这部战争机器。

 
RS
  • 本文由 RS 发表于 2020年5月29日14:20:30
如松:敲锣打鼓,惊天骗术大游行! 气候

如松:敲锣打鼓,惊天骗术大游行!

次贷危机之后,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将天文数字的财政资源投入到了脱碳项目之中,我在不同的场合都说过,这些投资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一旦未来证明这些投资方向是错误的,就完全没有投资收益,进而产生天文数字的死账烂...
如松:中国大地上,第0次世界大战 中国

如松:中国大地上,第0次世界大战

对于欧亚国家来说,国家是依照大陆文化构造的,社会管理方式是自上而下运行,这就要求政府掌握很大一部分社会资源以推动社会的运转,同时也可以应对欧亚大陆国家之间随时可能爆发的领土矛盾。既然社会是自上而下构造...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