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松:普京拜登的花花肠子

RS 环球评论3,0824阅读模式

二战时期非常著名两件事是英法的绥靖主义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德秘密协议)。

今天很多人批评英法的绥靖主义,但绥靖主义很可能是当时的需要。

一战之后,随着希特勒在德国上台执政,德国开始迅速崛起为欧洲大陆的强权国家,法国肯定抑制不住德国的扩张,但这仅仅是问题的一半,另一半更加重要,那就是社会主义苏联开始在欧亚大陆的崛起。经过一战的打击,英国在世界上的霸权地位已经开始衰落,此时面临抉择:

第一,它与法国联手也很难在欧洲大陆制衡德国和俄罗斯联合起来的力量。同时,在德国未切实伤害到英国利益的时候,英国也没有与德国不惜一战的理由,因为这意味着会伤害英国企业的利益,还意味着巨大的财政支出与人员伤亡。

第二,即便英法联手干掉了德国强权,带来的结果必然是苏联在欧洲大陆上崛起,靠法国制衡苏联就更加不靠谱,此时,英国面对的欧洲大陆局势会深度恶化,这种结局是需要极力避免的。所以,当时的英国就不可能将火力瞄准德国,而是希望祸水东引,制衡苏联的崛起。

英国对德国妥协就成了唯一的选择,这就是后来所说的绥靖主义。

既然英国(法国)需要对德国采取绥靖主义,在1938年放纵德国兼并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就成为必然,这使得德国进行战争的能力继续加强,那么,苏联又能采取什么样的政策?

如果苏联与德国采取对抗的态度,估计它知道自己将面临的灾难性的结果。事实也是如此,在后来的苏德战争中苏联差点遭到了亡国的命运。

必须要说明的是,苏联在当时并不是不想遏制德国,根源在于当欧洲大陆的强权崛起之后,俄罗斯就面临巨大的威胁,无论拿破仑战争还是一战,都在验证这这一点,苏联人还是具备这一点常识的。就基于此,苏联的本意是联合英法遏制德国,这是基于地理战略的需要。

在德国与1938年底兼并了捷克斯洛伐克之后,欧洲大陆的局势已经日渐危急。1939年4月至8月,英、法、苏三国在莫斯科举行军事、政治谈判。谈判中,苏联向英法提出了下述建议:

第一,缔结英、法、苏之间有效期5至10年,包括军事援助在内的反侵略互助条约

第二,三国保障中欧和东欧国家的安全

第三,缔结三国间相互援助的方式和规模的具体协议。

然而,谈判毫无结果。

苏联要表达的意思十分明显,愿意与英法结盟,保护中东欧,即在苏联和德国之间建立起缓冲带,然后共同遏制德国。

但英法未同意这一要求,核心在于即便以这种方式打倒了德国强权,却会出现又一个苏联强权,这是英法无法接受的。

苏联希望遏制德国扩张的举动并不止这一次。据俄罗斯学者索科洛夫出版的《二战秘密档案》(俄语版于2001年出版,中文翻译版于2005年出版)一书中所描述,斯大林有一个进攻德国的“大雷雨计划”,这个计划比德国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制定的时间更早,只是由于苏联的战争准备还没有达到进攻的要求而被德国的巴巴罗萨计划抢先了一步。

从内心来说,苏联是真心实意、童叟无欺地希望抵御德国的扩张,当然不是因为社会主义要打击资本主义(德国应该属于国家资本主义),而是欧洲大陆地缘战略的根本要求。

由于德国计划在1939年9月1日攻击波兰,因此希特勒指示里宾特洛甫在8月23日前往苏联寻求签订条约,目的是避免攻击波兰时德国受到两面夹击。行前希特勒特别指示里宾特洛甫接受苏联的所有条件。

既然英法不支持自己,并一心一意地盼望德国干掉自己,1939年5月日本又在苏联的远东地区发动了诺门罕战役,这场战役一直持续到9月16日,为了避免自己受到德国日本的两面夹击,也为了满足自己的扩张野心,斯大林就选择接受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除了互不侵犯条约外,苏德还签订了一份《秘密附加协议书》,核心内容是如何通过武力瓜分中东欧地区。下图为秘密协议中的瓜分计划以及后来的实际领土变更,从领土范围来说苏联所获得的利益比德国更大。即便在瓜分波兰的过程中,德国的利益也不如苏联,后者获得了波兰51%的领土。

如松:普京拜登的花花肠子-图片1

当波兰和中东欧被苏联和德国瓜分完毕之后,基于苏联与德国之间有互不侵犯条约,意大利以及东欧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等都是德国的盟友,德国的枪口就只能指向低地国家(荷兰比利时等)和法国。到这时英国已经十分清楚,这几个国家根本就是德国的下酒菜,到那时一个空前强大的德国战争机器就会与自己隔英吉利海峡相对峙。所以,波兰被瓜分之后,英法再也顾不得打击苏联、只能面对自己家门口的敌人——德国,立即对德国宣战。

1940年6月法国战役结束,西欧进入了德国的版图。在这个过程中,苏联也强行吞并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等国家。此时,不仅英国要面对空前强大的德国战争机器,苏联也一样要面临选择!英国只有一条路,既然不愿意投降,就只能血战到底,但除了对德战争之外苏联还有其他的选择。

1940年9月27日,德国、日本、意大利在德国柏林签署了《三国同盟条约》,正式确立了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国同盟关系。同年10月,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写信给斯大林,称德方希望将苏联拉入轴心国集团,建立“四国同盟”。苏联知道自己不受英法的待见,面对强大的德国它并没有太多的选择。于是斯大林派遣莫洛托夫前往柏林谈判。德方提供了“四国条约”草案,要求苏联只能向国土以南的印度洋方向进行扩张。斯大林同意签署条约,但同时要求将土耳其、保加利亚也划入苏联的势力范围。希特勒对此十分不满,于是不再给予苏方答复,这意味着轴心国也将苏联抛弃了。希特勒应该很清楚,在欧洲大陆上不可能存在两个强权,德国与苏联之间最终只能走向战争。作为当时更强势一方的德国,也基于对苏联资源的渴求(尤其是石油),做出这样的选择也属必然。

苏德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要注意的是,当时抵抗轴心国的西方主要国家中只剩下英国(英联邦),法国已经陷落,美国尚未参战(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才对轴心国宣战),中国的抗日战争也处于最低潮,这是二战最危急的时期。既然苏德战争已经无法避免,同盟国阵营就开始正式形成,英美开始支援苏联共同抵抗轴心国。这不就是1939年4月至8月,英、法、苏三国在莫斯科举行军事、政治谈判时苏联所提出的建议吗?历史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原处。

随着美、苏对轴心国宣战,二战的结局就已经注定,战前英法最不喜欢的结果——铲除德国强权、然后让一个强大的苏联(下图)在欧亚大陆上崛起——就已经无法避免,到了这时候,张伯伦只能到厕所哭泣了。今天有些人十分狂妄自大,认为人类已经无所不能,甚至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但地缘政治博弈的结局在很多时候并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如松:普京拜登的花花肠子-图片2

解决苏联问题已经是二战结束46年之后的1991年,英美的切入点不是欧洲而是在亚洲,中美联手在越南、阿富汗等地打破了苏联对亚洲大陆的控制,耗尽了苏联的财政,最终推动苏联和华约解体。按个人的定义,这才是二战真正的结束,因为二战开始时英法所面对的欧洲大陆上的两大强权——德国和苏联强权被解体了(德国虽然在在1990年再次统一,但军事实力的发展一直受到制约),让欧洲大陆再次恢复宁静。

从此,新的周期又开始了,世界的热点转向了亚洲和太平洋。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目前国际上的大国对抗愈演愈烈,热点也从上世纪的欧洲转移到本世纪的亚洲(苏联解体是转折点),循着历史的脉络,遵循地理战略、人文精神和各国的价值体系,就可以感悟到未来各国之间合纵连横的演绎路线,个人就都可以在企业经营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做到趋避利害。

 
RS
  • 本文由 RS 发表于 2021年6月25日13:33:07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