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特朗普在4月初打响关税战之后,谁会承担关税成本就开始成为热门话题,特朗普政府的官员们不断重申关税不会导致通胀,意思是说关税不会导致美国消费者的价格上涨,美国人也就不用承担关税成本。
虽然各方争论不休,但这些争论几乎就毫无意义,因为结果就摆在桌面上,特朗普政府的官员们不过是希望藉此混肴视听而已。
货币购买力是货币价值的根本尺度,今年迄今为止美元指数已经下跌了约10%,这就意味着商品的美元价格在上涨,即美元购买力在下跌,这就很清楚地表明美国消费者开始承担关税成本。随着产业链的不断调整让价格传导机制不断畅通,美国人承担关税的比例会不断加大。高盛在本月10日就发表了这样一份评估报告,他们认为截至6月美国消费者已承担了22%的关税成本,随着越来越多企业转嫁关税成本,预计到今年10月美国消费者承担的比例将达到67%。
还有一个一直争论的问题,包括财政部长贝森特在内的很多美国政府官员认为,关税带来的通胀效应是一次性的,也就是说,加征关税之后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当关税效应消退之后就不会再引发新的通胀。前面已经论述过,这个说法也是在混肴视听。
主要依旧是,关税会对美国经济活动产生深远的次生影响。比如,对日本加征了15%的关税之后表面看来降低了自日本的进口汽车在美国的竞争力,让福特等公司受益,但随着特朗普对钢铁、铝、铜等制品征收50%的关税之后,反而会大幅提高本土车企的成本,本土车企就只能通过涨价来应对,这会导致两个效果,首先是本土车企必须涨价,而本土企业的涨价行动就会成为推动物价的新动力,其次,当本土企业必须涨价之后,因关税给本土企业带来的竞争优势就会削弱,甚至完全丧失,所以福特汽车公司高管明确说到,福特不是关税战的受益者,这会对经济活动造成冲击。还比如,对进口能源、钢铁等原材料普征关税之后,就会推动农业等行业的生产成本,这不仅会刺激价格,还会降低其出口竞争力,出口不畅就会经济活动造成进一步的冲击。等等。
总结起来就是说,不仅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会带来通胀,关税还会导致本土企业或行业价格的全面上涨,进一步推动通胀,与此同时,关税会导致出口企业竞争力的下降会导致出口压力加大,扰动美国的国际收支,这会成为进一步推动通胀的动力。
如此,就会形成这样的困局,美国已经是以消费为主导增长的经济体,价格持续上涨就会导致经济低迷,价格上涨导致出口受阻会进一步打击经济,此时,价格上涨就会与经济低迷匹配在一起形成滞胀的格局,此时美联储又该怎么制定自己的货币政策?在目前通胀水平并不太高的情形下肯定会首先聚焦就业等经济活动,同时还需兼顾美国政府的债务压力,此时就只能选择降息。可关税导致产业链断裂或调整带来了经济低迷,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对产业链的影响并不大,对经济活动的刺激作用就不大,但降息对价格的刺激作用却会立竿见影,这就会形成新的通胀动力,而且货币政策对价格的影响会更为深远——源于通胀的本质在货币。
所以,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带来的并不是一次性通胀,是比一次性更加深远的通胀。
上述分析在以前曾经论述过,今天的焦点是,黑天鹅开始降临。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之后的四十多年中,美国中长期国债收益率形成了历史性的下跌趋势,这意味着长期通胀在不断下行。在这样的格局下,美国失业率的上升与通胀下降就会同时发生,让美联储可以在不影响美元信用的前提下放心大胆地降息来刺激经济活动。但从2022年开始,美国中长期国债收益率已经摆脱了过去四十多年的下降趋势,未来要么是盘整式要么就是升势,让失业率上升与通胀下行并不总会同时发生,这就是今天美国需要面对的情形,也成为摆在鲍威尔面前的问题。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8月22日上午举行的美联储年度研讨会上发表讲话,虽然说到“关税带来的价格上行压力也可能引发更持久的通胀动态,这是必须评估和管理的风险。”,但基于就业市场和美国政府债务的双重压力,他依旧选择放鸽,这就让9月的降息几乎成为定局!
通胀并未达到美联储的目标区间而且还处于上行趋势,但美联储基于就业和美国政府债务压力选择降息,这就意味着美联储在降息条件并不具备的条件下选择了降息,这就是那只刺激货币加速贬值和通胀加速发展的黑天鹅,它开始翩翩起舞。
美国中长期国债收益率刚刚摆脱过去四十多年来形成的下降趋势,这意味着中长期国债收益率的新趋势至少还会运行十年以上,而且可能更久,这个周期内所有的降息行动都会不断刺激通胀,刺激美元价值加速流失,最终就会让黄金进入牛市新阶段。
黄金从今年四月起陷入了盘整模式,一旦美联储开启不符合降息条件的非典型性降息,黄金价格很可能就会告别盘整进入新阶段。
如果将国际金价从2015年至今的上涨看做是旧时代,这个旧时代的金价上涨是以低通胀为主要特征,与之相伴的是各国央行不断增加黄金储备,从美联储的非典型性降息开始,黄金开始迈入新时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