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松:通胀如潮,呼啸而来

RS 危机评论3,6994阅读模式

今年以来美欧的通胀已经创造三十多年来的最高水平,到目前,这一轮通胀结束了吗?或者说今年以来的通胀还仅仅是一个通胀周期的起步阶段?这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美国政府正在联合各原油进口国释放石油储备以打压通胀,当代人比较迷信政府的“能力”,这就让部分人认为这一轮通胀应该到了结束阶段,这种预期可以接受吗?

第一,供给问题依旧还在持续。

三季度开始,国际天然气、煤炭、原油等化石能源价格快速上涨的根源是什么?

今天,关于化石能源行业的部分数字已经逐渐明朗。

今年以来欧洲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虽然垄断俄罗斯管道天然气出口的国营企业Gazprom称,公司正在履行所有长期合同,而且欧洲的相关机构也已经证实合同义务确实得到了履行。路孚特Eikon的数据显示,9月、10月和11月至今,俄罗斯经由亚马尔、北溪1号(直接输往德国)和乌克兰这三条主要管线输送到欧洲的每日平均输气量和上年同期相比几乎没有什么变化,11月的输气量还略高于2020年11月的平均水平。这样看起来还是比较正常的,但深度思考就会发现异常,2020年由于新冠病毒的全球大流行严重影响了欧洲的能源需求,而今年欧洲的经济复苏推动了能源需求的复苏,所以用今年的输气量与去年相比就是不合理的,与2019年相比才是合理的。比较的结果是今年11月以来的输气量居然比2019年11月的平均水平低了约40%,再加上欧洲今年风能、太阳能发电量的下降,这应该才是欧洲爆发天然气危机的根源。

俄罗斯是故意压缩向欧洲的输气量吗?有这种可能,源于俄罗斯要借此给欧洲施加压力,争取早日开通北溪二号管线。但这个原因很可能并不是全部,要压缩这么大量的天然气供给,俄罗斯怎么储存天然气就成了大问题。同时,如果俄罗斯以这么大的幅度限制向欧洲送气,在全球天然气过剩时就会被其他国家抢占欧洲的天然气市场,俄罗斯显然得不偿失。因此,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国际天然气市场的供需关系出现了问题。

最近数年俄罗斯在不断开拓亚洲市场、铺设向亚洲输送天然气的管线,可2014年乌克兰危机之后俄罗斯经济遭到了重创,油气勘探投资严重不足,导致新增产能很少,当欧亚经济复苏之后就无法兼顾欧洲相对2020年的需求增长。同时,俄罗斯将天然气供给适度向亚洲倾斜、放大欧洲天然气的缺口,就可以借此对欧洲施加压力以早日开通北溪二号管线。因此,欧洲的天然气危机是双重作用的结果,但后者只是顺势而为。

这种勘探投资不足、新增产量不足的现象在全球普遍存在,因此在欧洲爆发天然气危机之时其他国家也没能力去抢占欧洲的市场。

中国印度煤炭市场也一样。

由于煤炭供给不足,今年以来中国一直都在拉闸限电,9月供需矛盾开始恶化导致拉闸限电加剧。但中国政府对市场价格有强大的控制力,煤炭的期货价格很快就被打回到了当初的起涨点上。虽然价格可以通过行政力量来控制,可实物市场上的供需缺口是很难控制的,如果政府要保证电煤的供给,就会导致其他行业的紧缺,比如钢铁行业、化肥行业、电解铝行业,等等。目前有消息显示已经重启对澳煤的进口清关,就深刻地反应了煤炭现货市场的真实状况——供给不足。从报道来看,印度煤炭供给短缺的状况甚至比中国还要严重。因此,煤炭问题也是供给问题。

如松:通胀如潮,呼啸而来

石油市场与天然气市场类似。

11月开始,美国就持续施压OPEC+要求增加石油产量,希望给高涨的油价降温,但大家忽然注意到这个产油国集团存在的一个新问题:即使他们想增产,也没有多少额外的产能。

OPEC+在2020年需求萎缩时设定了创纪录的供应限制,大约压缩了全球石油总产量10%的产能,即减产1000万桶/日。石油生产不像自来水一样,打开水龙头就能放水,拧上水龙头就能关闭。油井一旦关闭,就可能因透水等各种原因而废弃,如欲重新投产即需要新增投资,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就出现了下述现象。

虽然美国不断施压增产,但OPEC+一直不肯向增产的压力妥协,坚持自8月以来每月增产40万桶/日的计划。然而,OPEC+连8月制定的增产目标都未能达到,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9月和10月OPEC+产量都比计划少了70万桶/日。咨询公司Energy Aspects认为:“最近的数据支持我们长期以来的预期,即越来越多的(OPEC+)成员国正在耗尽备用产能。”

造成供给短缺的根源在前面已经说过,那就是自从2014年以来全球油气勘探投资规模的不断下降。而2020年OPEC+的历史性限产行动让供需局势骤然恶化。考虑到油气生产是长周期行业,要遵循“增加勘探投资——找到油气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和油气田建设”这样的周期,最终才是投产,也就是说要改善这种供需不平衡状态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前提是从现在就开始增加勘探投资。

可现在各国政府还在打击投资活动,或许您觉得这不可思议,但却是事实!

东方正在用行政手段打压煤炭价格,已经基本将煤价打回了起涨点,既然价格已经被政府牢牢掌控,企业就没办法掌控投资风险,当然就不敢增加对勘探过程的投资,未来的产量就难以增长,这是价格管制政策必然带来的严峻问题。欧美的做法更甚,在刚刚闭幕的格拉斯哥气候峰会上,传统能源几乎已经被批成了“过街老鼠”,谁还敢增加投资?以至于一些国际著名的石油企业在油价上涨时还在不断抛售油气资产,更谈不上增加勘探投资。连银行都在对此推波助澜,高盛表示,(油气)投资正受到环境、社会和治理(ESG)问题以及对全球变暖担忧的阻碍,银行对石油贷款的收费(利率)高于绿色项目。

发展新能源肯定是对的,个人也是坚决支持的态度。但这种转型是长期的过程,必须通过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互相竞争来实现平稳过渡,这绝不是在短期一蹴而就的事。如果政府以行政手段甚至政治正确的手段打击传统能源的投资活动(以此来推动新能源的发展)就必然会导致一轮又一轮的能源危机的爆发。

2006年国际油价就已经达到了80美元/桶,当时的80美元/桶折成今天的美元约相当于112美元/桶,反过来看,今天的80美元/桶实际相当于2006年的57美元/桶,在这样的真实价格下油气勘探投资的收益率本来就很低(低成本的油田已经越来越稀有,勘探成本本来就在不断上升),而美国政府在今天的油价位置上就开始联合石油进口国抛售石油储备打压价格(抛售量大约相当于全球17个小时的用量),实际是在继续打压油气的勘探投资活动,拜/登政府正在制造更严重的能源危机。

(另外,至少我个人十分怀疑,拜/登政府就因为已经看到了OPEC+连8月的增产计划都无法完成、备用产能正在耗尽,为了避免原油市场立即跟随煤炭和天然气市场进入危机状态才急忙忙在今天的位置抛售石油储备,或者说,美国抛售石油储备是石油市场已经恶化的信号)

最近国际油价出现了一定幅度调整的原因更可能是欧洲的疫情因素,而美国等国抛储带来的影响很可能是次要因素,抛储对国际油价所带来的影响也是暂时的。

目前欧美主要是左派掌权,发展新能源被他们奉为政治正确,只有油价高企时那些新能源项目才能盈利,新能源才能得到比较快的发展,这是他们不断打击油气领域投资活动的深层原因。

石油、天然气、煤炭能源是全球经济活动供给端的基础保证,是工农业活动的“血液”,也决定了商品供给的成本。今天中国出口活动中所发生的一幕,实际已经告诉我们,能源短缺正在推动所有商品的价格。

今年以来中国就在持续拉闸限电,这是能源危机(煤炭危机)的外在表现。在这样的时候任何政府都会力保居民用电以稳定社会,否则无数城市就会立即停摆,这样做所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工业产能尤其是高能耗行业的产能、出口产能被压缩,这已经从今年的出口中得到了体现。

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中国出口2.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2.3%。10月出口3002.2亿美元,同比增长27.1%。

平安证券表示,利用进出口价格指数对中国出口和进口数据进行量、价分解后的结果显示:7-9月中国出口增速中,量的贡献从上半年的30%下降到16%左右。国盛证券表示,5月之前出口超预期主要源于出口数量的增加,价格的贡献度最高只占40%左右,但6月首次突破50%,7月、8月大升至80%以上,9月已超过90%;10月来看,由于部分商品数据尚未完全公布,大体估算可能接近100%。

电力不足就导致工业、出口产能被压缩,出口数量无法增长时就显示供给不足,就会推动出口价格上升,这就是中国出口所体现出来的现象,能源短缺(煤炭危机)不断向终端价格传导。目前国际化肥市场已经感觉到了阵阵寒意,在欧亚天然气、煤炭短缺的冲击下,相关尿素企业的开工率下降,不仅尿素价格持续上涨,还出现了尿素供给短缺。
中国是全球经济中最重要的供给端之一,欧洲、亚洲(印度)各国都在深受能源危机之苦,大家都只能力保内部的能源需求,尤其是冬季到来之后更只能如此,工业供给能力和出口能力会深受冲击,下一步全球很可能在面临各种商品短缺(尿素是第一个),继续推动通胀不断发展。

第二,需求端开始萎缩了吗?

能源是全球经济活动的血液,我们接触的所有商品和服务,如果深究起来都是能源本身或能源的衍生物,能源危机(短缺)已经是现实,这就控制了全球的供给。

这就会导致以下结论:

首先是滞涨。当供给被能源限制、显示短缺之后,价格上涨的压力就会向各领域不断传导,而通胀不断恶化时,无论政府、企业还是家庭(收入)的购买力就会下降(价格与购买力成反比),经济活动的需求端就会受到抑制,经济增长就会被抑制,所以,供给瓶颈就必然导致滞涨。

预计明年开始全球绝大多数经济体都会落入滞涨的陷阱中,也会有更多的国家跳入中等收入陷阱中。

其次,经济全球化之后,基于长期的低利率让各国的债务与资产价格不断膨胀,滞涨时期的到来意味着利率上升,最终就会刺穿泡沫,这会诱发主要经济体的债务危机。危机爆发会彻底破坏各国的资产负债表,然后导致全球需求骤然收缩(即需求破坏),也就会终止能源供给短缺所带来的危机。(目前欧洲的疫情正在加剧,所带来的需求收缩会对能源危机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全球性危机爆发之前,能源供给瓶颈会不断发作推动通胀不断发展。

结论是:通胀并未结束,我们很可能正站在恶性通胀的大门口!这应该是所有企业和家庭都应该未雨绸缪的事。

 
RS
  • 本文由 RS 发表于 2021年11月26日16:03:36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