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松:中印一战,玄机无边

RS 中国33,8602阅读模式

以前说过,随着美国相对欧亚各大国之间霸权优势的下降、以及美国政府债务问题越来越严重,美国势力就会从欧亚大陆退潮。当美国势力退潮之后,相当于欧亚大陆上没有了“警察”,此时欧亚各大国的国运和实力都会处于上升期,都会号称自己正在或已经崛起,那么,崛起的根本标志是什么?

二战的战胜奠定了美苏在世界上的地位,决定了战后是美苏争霸的时代;

二战之前,日本在甲午海战中击败了清朝,从此不断扩张成为远东地区的一代帝国;

英国奠定日不落帝国的地位是从1587-1588年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的,然后又通过英荷战争击败了荷兰,通过1754年至1763年的七年战争以及其后的拿破仑战争击败了法国,最终,英国才奠定自己日不落帝国的地位。
等等。

一个国家的崛起或许有很多标志,但最根本的标志是在战场上!

亚洲大陆上有三个大国,分别是俄罗斯中国印度,俄罗斯更认同自己是欧洲国家,二战之后也将自己的战略重点放在欧洲,对争霸亚洲大陆的兴趣暂时有限(受到经济的拖累),这就决定亚洲大陆上最主要是中印之争,在今天的时代,双方都渴望证明自己已经崛起。

中印之间的边界纠纷一直无法以和平的方式解决,这是战争的导火索。

如松:中印一战,玄机无边-图片1

——从中国方面来说。

1979年之后,中国军队已经40多年未上战场,如果在台海、东海、南海上进行首战,面对都将是美日(欧洲)的军事力量:第一,这不是两三个国家(地区)之间的战争,而是非常典型的国际战事,很难说最终会卷入多少国家,这就让战争的进程难以控制;第二,美日欧的军事力量是当今世界主流的军事势力,与他们之间的战争更应该是决战而不是初战;第三,传统上的中国是大陆型国家,陆军的实力比较强,而海空军更像是“新兴兵种”,可在东南沿海进行争夺主要依靠的是海空军和火箭军,容易让人产生疑虑。第四,中国一旦在东南沿海进行争夺,印度就很可能在边界问题上发力,中国就会会受到两面夹击,这显然是军事上的大忌。

所以,中国首战就以东南沿海作为战略方向似乎并不合理。

相反,在中印边界上的战争,可以控制在两个国家之间,比较容易控制战争的规模和走向。即便欧美想干涉,也只能是外交或物资的方式,难以直接接入。1962年中印战争给中国军队提供了心理优势,这对于久不经战事的军队来说很重要。中印边界战争主要依靠的是陆军和空军,而陆军是中国的传统优势。所以,中国首战的对手很可能是印度而不是东南沿海方向。

目前有可能是比较有利的时机。

美军和北约军队驻扎在阿富汗时,随时可以以反恐的名义进入巴基斯坦,也就牵制了巴基斯坦。现在美国与北约军队已经从阿富汗撤出,巴基斯坦就会将军事重心全部转移到印度方向上,这会对印度形成牵制。

美国和北约军队撤出阿富汗之后,中国西部边界的战略压力减轻了。

拜登总统率领美军撤出(或“逃出”)阿富汗的过程非常混乱无序,导致其国内支持率暴跌,即便中印之间爆发战事,也很难做出及时有力的干涉行动。

藏南地区雨季已过,适合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这就决定未来一段时间是有利时机。

如松:中印一战,玄机无边-图片2

——中国也是印度的首选对手。

印度一直有大国之心,随着经济势力的崛起这种欲望更加强烈。但1962年的战败让印度戴上了战败国的帽子,看看日本和德国,二战战败之后至今还不是完全正常的国家,今天的印度急需摘下战败国的帽子,否则就谈不上“崛起”二字。

随着美日与中国矛盾的加剧,部分企业会迁出中国,印度会因此受益,战争会导致亚洲的地缘矛盾更加尖锐,会加速这种产业转移。所以,一场中印战争让印度具有经济利益。

现在,中国与美日之间的关系不断恶化,在东海、台海、南海几乎已经形成了对峙的态势,这会牵扯中国的精力,此时印度主动派出自己的海军参与美日澳的军事行动,对中国形成进一步的牵制作用。在这种局势下,印度会自认为这是有利于自己在中印边界上进行争夺的战略态势。

中印双方都将对方作为优先的战略对手,也算是“一拍即合”。中国击败了印度就可以全力争夺东南沿海、面向美日,印度则希望摘掉战败国的帽子树立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甚至希望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上述因素重要吗?都很重要,但可能还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又是什么哪?

有人说,大跃进之后MAO失去了权力,此后他发动文哥是为了打倒LIU,以拿回属于自己的权力,这种说法合理吗?

历史上的开国皇帝对待开国功臣的方法多种多样,刘邦是不断削除它们的权力然后再逐步除掉;刘秀是剥夺他们的权力然后供养起来;唐太宗准许他们继续掌权、或治理国家或征讨四方,源于太宗自己就是那个时代的“天策上将”,并不担心这些功臣宿将有非分之想(当然也是唐太宗的心胸、气度和驾驭群臣的能力所决定);宋太祖采用杯酒释兵权,让开国武将当起了富家翁;洪武帝朱元璋采取了比较惨烈的方式,开国的文臣武将基本都难以善终,只有徐达、常遇春、汤河得以幸免,等等。

开国皇帝为何可以选择多种方式面对功臣宿将?源于他们手中牢牢地掌握着兵权。即,只要掌握了兵权,就让自己有了多种选择权。

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的胜利证明了一点,MAO依旧牢牢掌握着军权。而且通过这场战争的胜利让他的军权更加稳固。既然掌握着军权也就掌握了国家的全部权力,这是特色。因此,通过一场历时十年的运动以拿回权力的说法就显然是错误的。

当一个人掌控了军权之后,想打倒一个或几个人并不难,或只是一句话的事,根本就不必通过运动。何况,即便是为了打倒一个人或几个人而发动一场运动,当他们被打倒之后运动就该结束了,事实也并非如此。

或许这样的推论才是更合理的。通过1962年的战争,让自己手中的军权更加稳固,手中的行政权力也更加巩固,就不会失去对随后所发动的这场运动的控制、社会也不会因此而失控,最终实现改变社会的目的(那场运动毫无疑问改变了当时的社会)。

换句话说,1962年中印战争只是集中权力的手段,意味着一场运动、一个新时期即将开启。

1979年爆发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当DENG通过胜利牢固地掌握了军权之后,也就掌握了所有的行政权力,改开也就从1981年6月28日真正开始了(HUA离开了权力中心),社会进入了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又一个新时期,DENG成为这个新时期的掌舵人。

换句话说,1979年中越战争也只是集中权力的手段,意味着一个新时期即将开启。

如松:中印一战,玄机无边-图片3

1962和1979的两场战争如出一辙,都是战胜之后放弃占领的土地并退回出发地,根源在于当时的社会只需要一场“胜利”,如果再贪图其它(土地)利益就是典型的画蛇添足。

中国是高度权威型社会,任何全新时期到来之前都需要权力集中的过程,即铲除进入新时期的阻力,也塑造新时期的掌舵人。权力高度集中之后,新时期的进程就是可控的、就可以不断接近既定目标。但如果没有这个权力集中的过程,社会就会进入未知海域。

当今社会明显正在进入新时期,任何新时期都是打破旧秩序然后建立一个新秩序的过程。但如果打破旧秩序的过程中局势失控,新秩序也就无从谈起……

一场战胜已是时势所需。

 
RS
  • 本文由 RS 发表于 2021年9月16日10:28:42
如松:伊朗“出手”,引爆美国 危机

如松:伊朗“出手”,引爆美国

过去已经多次说到,美联储本次加息周期的加息速度看起来非常迅猛,但并未将利率加到中性的水平,即并没有达到足以抑制通胀的水平,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今年的记者会上也已经承认了这一点。 根据就是: 第一,美国的...
评论  3  访客  3
    • 来了
      来了 9

      秒掉ww的话三哥还敢动手?如果先办三哥ww必定全力备战。再说打一顿三哥和统一祖国那在历史上完全是两个档次的评价

      • 打下台湾岛
        打下台湾岛 9

        打下台湾岛,活捉林志玲

        • 夸张的不是一点
          夸张的不是一点 9

          在你分析的全球巨大经济压力下,打一场决心不坚定的仗,比画蛇添足更夸张!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