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松:二胎?三胎?四胎?中国需要攻克最后一公里

RS 中国评论3,2932阅读模式

改革开放是什么?简单的解释就是,对外开放市场,对内下放权力,将生产要素的分配权与定价权归还给市场,激发经济活力。

前者是清楚的,只有对外开放自己的市场,别人才会向自己开放市场,自己才能在遵守国际规则的基础上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外国的资本才会进入中国,进而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

后者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将生产资料所有权交还给劳动者,解决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状态,只有如此才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让生产资料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小岗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开始,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主要是村、组)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当将生产资料交还给劳动者之后,就初步建立起了私有财产产权制度,这是激发人们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源泉。

将经营权交给劳动者。在这个过程中,国有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通过股份制改造推向了市场,私营企业拥有独立自主的经营权。只有如此才能提升个人和企业的经营效率。

将分配权交还给劳动者。个人和企业通过合法运营取得税后利润之后,由自己决定如何进行分配,这是保护私产的手段,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等等。

通过上述过程,就激发了全社会的积极性,就奠定了四十年改革开放的成就。

现在,中国已经进入了中等经济水平国家的行列,人均GDP约1万美元,面临如何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

前段时间宣布开放三胎让市场人士热议。如果每年的新生儿数量持续下降(下图),经济前景自然无法期待,这是开放三胎的原因。根源在于人口的可持续增长是一国经济中0到1的部分,而所有的科技进步、管理进步和政策调整等内容都是1到100的过程,没有0到1,即失去了人口的可持续增长,就没有1到100。简单地理解来说就是,因为有了人,才有社会,才有经济活动,如果没有了人,什么都没有,这是最基本的常识。人口的可持续性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基石。

如松:二胎?三胎?四胎?中国需要攻克最后一公里-图片1

解决经济和人口问题的关键在哪?或许就在于观念的改变。

上述已经说明,改革开放就是将生产要素的分配权和定价权交还给市场,生产要素包含什么?

土地、资本、信息、技术、劳动都是生产要素的核心组成,其他生产要素都已经交还给了市场,但唯独劳动这一项却并未完全交给市场,也就是说,改革开放的进程并不彻底。

人们肯定会说,企业已经自主招工,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已经由市场定价,技术能力已经得到比较充分的重视,难道“劳动(即:人这一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还未实现市场化?

是的,劳动不仅包括体力劳动、脑力劳动、知识和技术等,还包括劳动力供给的可持续性,还包括如何提升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只有劳动力供给可持续,上述定价机制才是有效的、合理的。恰恰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中,中国一直未放弃对生育进行管控的思路(计划生育),这是导致新生儿数量快速下滑的根本根源之一(经济增长、生活水平提升之后,人们的生育意愿会下降,养儿育儿成本飙涨也会导致生育意愿下降,等等都是原因)。当一国的人口增长不能保持连续时,劳动力的供给就不能保持可持续性,就会冲击劳动力市场,进一步冲击养老体系和财政体系,当然就会影响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日本、韩国、欧美国家都是在步入发达国家行列之后才步入老龄化,而中国则是未富先老(图),自然与已经不合时宜的计划生育政策有关。

如松:二胎?三胎?四胎?中国需要攻克最后一公里-图片2

已经到了需要改变的时候了。

需要将生育权交还给市场,由人们自主决定生育还是不生育,以及生育几胎。如果政府希望鼓励生育,可以以多种方式对生育行为进行补贴。

同时,还需要让“人”这一“改革开放”进程中最需要彻底改革开放的“生产要素”活跃起来,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此时,我们必须以正确的观点理解“人”。

如果认为“人”只是一张张等待吃饭的嘴,在对待人口问题的过程中就会倾向于采取计划方式管理人口问题。比如,如果一国仅有一万亩耕地,设定每亩耕地可以养活一口人,就会倾向于通过计划的手段来控制总人口数量在一万左右,目的是避免发生饥荒。但这种思维模式是需要质疑的,委内瑞拉现在的人均耕地大约是10亩,但目前却成了饥饿的代名词,大量的人口不得不逃荒到周边国家;而以色列的人均耕地只有0.6亩,但却已经成为农产品的净出口国。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不足8亿人口,但爆发了几次饥荒,改开之后,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耕地数量下降了,但却基本消灭了饥荒。所以,一个人需要多少耕地才可以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是一个十分不确定性的问题,与国家管理体制的效率、全社会的创新能力、生产要素流动的自由度等因素紧密相关,这几乎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同时,无论多生还是少生,当人们形成思维定式之后很难在短期改变,让这种计划思维得不到想要的结果,源于人终归不是机器。

换个观点来看待“人”,如果认定每个人都是生产力的中坚力量,就会通过建设自由开放的文化氛围强化每一个个体的能力(包括劳动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综合能力),当人具有了更强的劳动能力和更卓越的创新能力之后,每个人都会成为财富的创造者和贡献者,本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就会不断进步,就会不断推动社会财富的增长(单位土地上创造越来越多的社会财富,甚至那些沙漠、隔壁都可以有效利用起来并创造源源不断的财富),不仅可以彻底解决所有人的吃饭问题,还必然可以彻底解决贫困问题。

当每个个体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之后,人口增长就会成为社会最宝贵的“财富”,就让“计划”变得无意义。

所以,如何理解“人口”已经是问题的焦点,它不是一张张纯消耗的“口”,而是可以源源不断创造财富的“人”,这就是我们需要攻克的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最后一公里”。当攻克了最后一公里之后,人口问题就再也不是问题,每个人的综合能力得到跃升,全社会创造财富的能力就会豁然打开,每个人都是财富创造者和建设者,而不是社会财富的消耗者,中国就能解决未富先老的问题并平稳越过中等收入陷阱。

人是最重要、最核心的生产要素,保证劳动力的可持续性,提升每个人的综合素质,才是改开进程中最重要的攻坚战——这取决于观念的转变。

 
RS
  • 本文由 RS 发表于 2021年6月16日12:34:47
如松:中国大地上,第0次世界大战 中国

如松:中国大地上,第0次世界大战

对于欧亚国家来说,国家是依照大陆文化构造的,社会管理方式是自上而下运行,这就要求政府掌握很大一部分社会资源以推动社会的运转,同时也可以应对欧亚大陆国家之间随时可能爆发的领土矛盾。既然社会是自上而下构造...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