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松 : 美悍然要求中国关闭住休斯顿总领馆,擦枪走火还远吗?

RS 危机评论6,9952阅读模式

网易新闻援引国防时报报道:【美国要求中国72小时内关闭驻休斯敦总领馆】休斯顿当局证实,美国政府已要求中国政府在72小时内(即当地时间周五下午4点前)关闭驻休斯顿领事馆,并撤离所有人员。【中国驻休斯顿总领馆21日晚8时许起火】据报有纸质文件被烧毁。有目击者称,可以看到少量烟从使馆庭院中升起,并闻到纸张烧焦的味道。据悉,消防员并未入内,目前火已熄灭。

关闭休斯敦总领馆是由特朗普亲自下的令,在这种情形下,中国必然会进行对等的反击,当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走向互相驱逐使领馆的地步时,意味着外交渠道已经很难起到协调两国关系的作用,在地缘政治上擦枪走火的概率就会剧增,战争的脚步声已经清晰可闻了。

战争会以什么方式进行?这是今天必须仔细思考的问题,这也会决定我们如何做出人生的很多重大决策。

一直以来,中美之间未来要进行冷战的声音很高,真的有可能冷战吗?

冷战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及其盟国(即西方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及其卫星国(东欧集团)之间长达半个世纪的政治对抗。一般认为,冷战始于1947年美国提出的“杜鲁门主义”,结束于1991年的苏联解体。

虽然在冷战时期两个阵营之间也爆发了柏林封锁(1948年—1949年)、朝鲜战争(1950年—1953年)、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年)、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越南战争(1955年—1975年)、苏联-阿富汗战争(1979年—1989年)等局部冲突,但美苏之间尽量避免在战场上直接对决,而是通过长期的军备竞赛、军事结盟、科技竞赛、宣传竞赛进行对抗。虽然文化所决定的科技创造力、军备水平等都极大地影响了冷战的结果,但经济规模与发展水平、财政收入的规模与增长的速度是决定冷战天平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源于所有的军事活动都必须以充足的财政作为支撑。最典型的是里根政府的星球大战计划,最终成为拖垮苏联的重锤,而支撑这样的计划需要的是两个条件:第一是科技发展;第二是经济发展。当然,这两者之间又有必然的联系,是相辅相成的。最终由于苏联的财政体系崩溃进而导致货币汇率崩溃,成为输掉冷战的根本原因。

所以,支撑冷战的是不断壮大的经济规模,只有经济规模不断壮大才能为冷战提供足够的财政收入,才能支持冷战。

但经济规模可以实现不断膨胀的“血液”是什么?当然是充足的原油供给。一旦没有原油作为支撑,就无法支持更大的经济规模,财政收入就无法持续增长,就会输掉冷战。

所以,美苏可以进行长期冷战的前提是,美苏双方都是全球最主要的原油生产国。

现代石油历史始于1846年,当时生活在加拿大大西洋省区的亚布拉罕·季斯纳发明了从煤中提取煤油的方法。1846年即在阿塞拜疆的巴库建立了第一座现代化开采的石油油井,1861年巴库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炼油厂。当时的巴库出产世界上90%的石油。后来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就是为夺取巴库油田而展开的。

但早期的原油开采赢家还是属于美洲。1859年8月27日爱德温·德瑞克在宾州挖到石油,引发美国第一次石油繁荣,在德克萨斯、俄克拉荷马等州大量的油田被发现和开采。此后,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国,在二战时期,美国的原油产量曾高达全球的70%,就因为有足够的原油供给,支持了其庞大的工业与军事产能,最终在二战中击败了日本德国,所以有人形容美国是用原油淹没了日本、德国。

从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苏联在西伯利亚发现60余个超大型油田,石油产量突飞猛进。1975年苏联石油产量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产油国和最大的石油出口国。

就因为美苏长期占据第一、第二大产油国的地位,让两国可以建设并维持庞大的工业体系,这样的工业体系支撑了庞大的军事机器,才能支撑双方进行长期的冷战。

中东首次发现石油是在1908年的伊朗,但中东石油的发展速度比较慢,二战之后才开始逐渐加速。美苏为了获得全球更大份额的石油资源,就让中东成为冷战过程中最残酷的战场,数次中东战争本质上都是美苏进行的代理人战争。沙特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独裁最黑暗的一个政权,但却一直受到美国的庇护,根源就在石油。

或许有朋友会说,难道从海外购买石油就不能进行冷战了吗?不能。基于石油的物理化学特性,海运是最经济合理的方式。在战争状态下,破坏海洋运输是比较容易的,而守护海洋运输的成本却很高,即需方是无法长期以这种方式满足自己的需求的。再有,即便以这种方式购进了石油,这种高综合成本的石油就会极大地推高本国进行工农业活动的成本,进而导致经济萎缩。这就意味着,当一方主要依靠外购石油的时候,是无法进行长期的冷战的。

换句话说,美苏都是全球最主要的产油国,是双方可以进行冷战的基础。

基于页岩油的高速发展,今天的美国再次回到世界原油产量第一的位置,沙特依旧是美国的战略盟友,加拿大也是美国主要的贸易国,美国对原油具有一定的垄断能力,具备再次进行冷战的条件。

中国具备这样的条件吗?

2018年,中国原油产量18910万吨,进口原油46190万吨,对外依存度为71%。按桶数计算,我国国内的石油产量不到400万桶/日,每天的需求量为1280万桶/日,进口数量高达880万桶/日。在进口原油中,俄罗斯有一部分是通过管道运输(也有海运),俄罗斯原油占我国进口总量的19%,即167万桶/日,其余的进口来自沙特(15%)、安哥拉(13%)、伊拉克(12%)、阿曼、巴西、伊朗、科威特、委内瑞拉和美国。

每日所需的1280万桶原油中,有超过约750万桶需要通过海运来进口,超过了总需求的58%,现在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第一,在战争状态下,中国的海军有能力维护海运航线吗?第二,即便有能力维护海运航线的稳定运行,维护这样庞大的海军力量,每年需要支出多少财政支出?每桶原油的综合成本要达到多高?第三,当原油来源受限、综合成本过高之后,真实通胀有多高?经济发展还有可持续性吗?

显然,即便可以维护海运航线的稳定运行,原油的综合成本也是超高的,不足以支撑经济发展。同时,十年以内,如果说中国的海空军实力就可以在四大洋上全面压制美国、达到维护海运安全的水平,是不是有点过于乐观了?

所以中美之间进行冷战的几率等于零。

很多人一想到中美两国都有庞大的核武库,即便走向对抗就也无法进行热战,这种想法是值得商榷的。美苏之间的核武库可以互相威慑,那是没问题的,但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中美之间的核武库却没有了相互之间的威慑力(这是今天最确定的事情),所以,完全可以忘记核武库的存在。

所以,中美对抗有可能是热战,也可能不战,但唯独不会有冷战。当然,更可能开始是先热战,掰掰手腕然后和谈……。其实这些都不重要,只要知道双方即没有冷战、也没有核战就足够了,就足以指导我们的行动。

 
RS
  • 本文由 RS 发表于 2020年7月23日14:18:00
如松:伊朗“出手”,引爆美国 危机

如松:伊朗“出手”,引爆美国

过去已经多次说到,美联储本次加息周期的加息速度看起来非常迅猛,但并未将利率加到中性的水平,即并没有达到足以抑制通胀的水平,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今年的记者会上也已经承认了这一点。 根据就是: 第一,美国的...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