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龙树谅《我所看见的未来》书中所描述的特殊事件,她在梦中目睹了日本与菲律宾之间的海底裂开,异物从裂缝中喷涌而出,海啸席卷了太平洋沿岸的诸多国家。这场海啸的规模,据龙树谅估算,大约是311地震的三倍以上,此外她还描述香港至台湾乃至菲律宾之间的海域冒出陆地使其连成了一片。
地震强度每提高一级,能量释放增大32倍,如果地震级别高2级,能量释放增大1000倍,日本311大地震的震级是9级,如果引发海啸的高度达到311大地震的三倍以上,地震强度应该在10级或以上,如此强烈的地震有很大可能引发火山喷发,就会与大地震一起改变地球的地质结构,让一些地方沉入海底,也一些地方成为陆地。
地球上哪里最可能发生10级以上地震?刚刚发生8.8级大地震的勘察加半岛和千叶群岛就是最可能的候选地之一。
先看一组数据,下表是7月20日在勘察加半岛外海发生7.4级地震之后在该地区所发生的系列地震,也包括7月30日发生的8.8级大地震,表中第一行是日期,第二行是地点,第三行是地震级别,第四行是震源深度。
最新的消息是,勘察加半岛外海的千叶群岛又发生了一起6.5级地震,震源深度15公里。
看到上述数据,人们很自然会产生担忧,甚至产生恐惧,8.8级地震已经过去了5天,余震还如此之强,强度还如此之高,未来会是什么样?
为什么该地区的地质活动让人如此恐怖?
下图是该地区的地图,勘察加半岛和日本札幌之间就是1300多公里长的千岛群岛。
我们知道与美国阿拉斯加隔海相望的俄罗斯楚科奇地区、勘察加半岛鄂霍次克海域和千叶群岛都属于北美板块这一个大的地球构造板块,但鄂霍次克海、堪察加半岛和日本东北部又可划分为北美板块中的一个次要构造板块,即鄂霍次克板块,鄂霍次克板块既可以看做是北美板块的一部分,也可以看做是一个独立的次要板块,见下图所示。它的北界当然是北美板块,东界以千岛-勘察加海沟和日本海沟与太平洋板块相接,西界与欧亚板块相接,西南还与阿穆尔板块相接。
在鄂霍次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接处,太平洋板块隐没于鄂霍次克板块之下,就形成了下图中的地质构造和千岛海沟,千岛海沟的最深处超过1万米,而且太平洋这个巨大的板块还在向鄂霍次克板块方向以每年7.7厘米的速度高速冲击,不仅让该地区的地震活动十分剧烈,大地震频发,也让该地区成为火山喷发的高发地区。
7月30日8.8级大地震发生之后,已经出现了两座火山喷发,第一座是海拔高达4700多米的勘察加半岛克柳切夫火山在7月30日当天进行喷发,火山灰高度达到了6000米,第二座就是勘察加半岛的克拉舍宁尼科夫火山在8月3日喷发,该火山海拔是1800多米,喷发的火山灰高度也达到了6000米。勘察加半岛是地球上火山最密集、最活跃的地区,大地震发生之后很容易诱发火山喷发,千岛群岛更值得注意。千岛群岛也是环太平洋火山与地震带的一部分,该地区的地质构造极不稳定,源于这里是太平洋板块与鄂霍次克板块的边界,组成千岛群岛的56个岛屿及小岩礁原本就是一组复式火山的峰顶,也就是说群岛上的人们每天就生活在这座复式火山的峰顶之上,这是太平洋板块沉入到鄂霍次克板块之下的结果,也形成了千岛群岛以东200公里的千岛海沟。所以,这一岛链上有大约100座火山,其中的40座还是活火山,更有许多温泉和火山喷气孔,这意味着这些火山群随时可能喷发。
在最近的七十多年中勘察加半岛和千岛群岛发生了四次毁灭性地震,即1952年勘察加9.0级地震,1963年千岛群岛8.5级地震,2006年千岛群岛8.3级地震,以及本次的勘察加8.8级地震。
就基于该地区特殊的地质条件,地质学家们认为,如果地球上发生超过10级的地震,最有可能就在鄂霍次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的地区,即勘察加和千叶群岛地区,如果不幸出现了这一幕就很可能造成板块的剧烈移动并激发火山的集中喷发,最终就会大规模改变当地的地壳构造,有些地区发生沉降,而有些地区则快速隆起为陆地,同时还会形成强烈的海啸。
显然,龙树谅所说的并不是勘察加-千岛群岛地区,而是日本、台湾、菲律宾一线,如果打开地球板块图,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见下图。
由图可见,菲律宾板块位于鄂霍次克板块(上图中未标出,可参看前面的图)的西南方向,两个板块的大小和形状都差不多,几乎对称,中间就是日本列岛,很像是一个哑铃。既然太平洋板块向鄂霍次克板块不断冲击形成了该地区极为脆弱的地理条件让该地区成为大地震和火山最为活跃的地区,太平洋板块也在不断向菲律宾板块高速冲击,按照不同的位置冲击的速度有所差异,参考下面的图。
菲律宾海板块的东界是隐没带,太平洋板块不断向菲律宾板块俯冲并隐没于其下。菲律宾板块的西界、西北界和北界主要也是隐没带,菲律宾板块隐没于欧亚板块之下,在东北部的一隅菲律宾板块则与鄂霍次克板块相接。
日本列岛位于鄂霍次克板块、菲律宾板块、太平洋板块和阿穆尔板块和欧亚板块的交界地带,日本东北部太平洋一侧是日本海沟,最深处超过9千米,西南方向则是南海海槽,这让日本的地质构造极不稳定,成为世界上地震和火山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
太平洋板块的推动导致菲律宾海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台湾,或者说台湾本身就是两个板块撞击之后局部隆起结果,要注意的是这一过程直到今天还在延续。如此就可以设想,一旦发生龙树谅梦中那样级别的地震,会不会导致台湾及周边海域加速隆起?如此一来台湾与大陆和菲律宾之间就很容易形成陆地,这就是龙树谅梦到的结果。
该地区除了富士山等陆地火山之外,还有几座古老的海底火山,最著名的当然是位于菲律宾吕宋岛以东的阿波拉基火山(Apolaki Caldera),它的火山口直径高达150公里,我们熟知的黄石火山火山口也不过是长70公里、宽45公里的椭圆形,黄石火山的火山口面积大约只有阿波拉基火山的15%,在阿波拉基火山面前黄石火山只是小弟,在日本鹿儿岛内海海面和西南海面以下还隐藏着两座远古火山。
基于特殊的板块构造和板块间的关系,让勘察加半岛、千叶群岛、日本列岛、台湾岛至菲律宾吕宋岛一线成为极为特殊的地区,谁都不知道龙树谅的梦最终是否会应验,但从地质上来说该地区确实又是孕育奇迹之地。
1F
1.《地壳觉醒:从勘察加到菲律宾,地震火山链下的地质大灾变隐忧》
—— 专业性强,突出区域链状关联,强调地质灾难潜力与可能性。
2.《如果10级地震真的发生:从龙树谅之梦看环太平洋地质危机》
—— 结合龙树谅的预言与科学分析,引发公众兴趣与深思。
3.《太平洋板块碰撞的尽头:勘察加-千岛-日本-台湾-菲律宾的潜在地壳重构》
—— 聚焦地质构造层面的专业剖析,具有学术研究和科普阅读双重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