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松:洪水滔天,凛冬将至

RS 气候评论11,7014阅读模式

今年的气候异常极端。

今年最大的气候特征是海洋热浪波及了四成以上的全球海洋,尤其是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海温极端偏高,这是过往的记载中未曾经出现过的事件,这给陆地带来了剧烈的气候变化。

我在6月16日的文章《如松:2023,末日场景,2023,末日时分》和7月19日的文章《如松:发飙的地球,恐怖的坏天时代》中都曾经提醒,今年一定要警惕强风和暴雨,而且还说过尤其要警惕北方出现极端暴雨。这其中的逻辑是,今年是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夏季会有强冷空气(冷涡)在北方活动,海洋高温会不断给移动的台风(北美称之为飓风)源源不断地注入能量,就会形成超强的台风,超强台风所带来的影响就有能力深入到北方的广阔地区,同时海面温度每上升一度,空气含水量就会提高7%,含水量非常高的气流(环流)深入到北方之后就会与盘踞在北方的冷空气剧烈交汇,形成罕见的暴雨。

事实也正是按照上述逻辑演绎的。

7月14日,一个热带扰动在加洛林群岛西南方海域生成,这是后来给亚太地区造成巨大损失的台风“杜苏芮”的初始状态,杜苏芮的韩语含义是猛禽秃鹫的意思,后来的事实表明,它没有辜负这个称号。

此后这个热带扰动被海洋热浪不断加强,各地的警戒级别也不断升高:

7月20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并发布了烈风警报;

7月21日上午8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用韩语命名为“杜苏芮”,同时,中国中央气象局也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7月23日凌晨2时,日本气象厅率先将其升格强烈热带风暴;

7月23日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率先将其升格为台风(注: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是美国海军和空军在夏威夷珍珠港设立的中心,负责为太平洋、印度洋和其它海域的热带气旋发出警报);

7月24日上午8时,中国中央气象局率先将其升格为强台风;

7月24日晚上8时,中国中央气象局将其升格为超强台风;

7月26日凌晨3时10分,杜苏芮在菲律宾富加岛登陆并有所减弱;

7月27日上午5时,中国中央气象局和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强台风,但海洋热浪却让杜苏芮重新增强,到当天下午5时,中国气象局就再度将其重新升格为超强台风;

7月28日上午9时55分,中国气象局确认台风杜苏芮于福建泉州晋江市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5级(50米/秒)。

杜苏芮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体现了以下特征:

第一是,在海洋热浪的加持下不断加强成为超强台风;

第二是,有时移动速度会减缓,由海洋热浪继续补充能量;

第三是,不愧杜苏芮这个猛禽的称谓,超强台风登陆之后虽然风力不断减弱,但其强大的剩余环流还可以直扑京津冀地区和东北地区,与冷空气剧烈交汇之后在京津冀形成140年不遇的特大暴雨,造成了严重的水灾,然后又给东北造成了严重的水灾,成为名副其实、在登陆之后还能飞越三千多公里的猛禽。

海洋热浪加上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周期活跃的冷空气,是形成上述气候现象的根源。

紧随杜苏芮的台风卡努也有类似的特点,走走停停,不断补充能量,根据目前的判断,它在掠过朝鲜半岛之后也会进入东北,超大“水车”将给朝鲜半岛和东北带去豪雨,让水灾加剧。下图是台风卡努目前的位置和预计的前进路径。

如松:洪水滔天,凛冬将至-图片1

到这,人们真正应该担忧的是,极端气候会不会将世界带入另外一种生存“凛冬”?

今年的极端气候不仅出现在东亚和亚太地区,也出现在欧洲、美洲等所有大陆地区。

今年春季开始,南欧地区意大利西班牙等地就开始遭受热浪和洪水的袭击。给欧洲带来最大影响的还是北大西洋的海洋热浪,北海(见下图)在七月的海洋热浪尤其罕见,居然比正常海温高5度之多,这当然会严重影响附近的陆地气候,让东北欧地区遭遇了罕见的热浪,拉脱维亚、立陶宛等国打破最高夜温纪录,历史上首次出现最低25度以上的“热带夜”,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最低气温也创下140多年来的最高纪录。

如松:洪水滔天,凛冬将至-图片2

波罗的海地区出现了“热带夜”已经破掉了历史记录,南美出现的是更加令人惊诧的一幕。北半球的夏季刚好是南美的冬季(6月22日至9月23日是南美的冬季),但就在冬季的八月初,南美的智利、阿根廷等地却又回到了夏天,8月1日,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正常年份的最高气温通常在15摄氏度左右,但今年却达到了30度;智利一些地区的最高温度超过了37度;8月3日,巴拉圭瓦勒米机场最高气温达到39.7摄氏度;而巴西西南部一些地区的最高气温更达到了40度,南美人终于将冬天过成了夏天,下图是巴西圣保罗,人们冬季在“泳池消暑”。

如松:洪水滔天,凛冬将至-图片3

北美也不消停,很多地区在承受高温干旱的煎熬,另外又有一些地区受到异常多雨的影响,而加拿大的野火已经从春天烧到了夏天,转眼就要烧到秋天。秋天能否烧到冬天,正常情形下这绝无可能,但今年的事情有哪一件是属于正常?

8月1日的文章《如松:洪水滔天,冰雪无边,后天降临》已经分析过,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海洋热浪会导致北极周边地区的冰山和永久冻土加速融化,让无数淡水冲入海洋,这些淡水会稀释北极周边地区的海水盐度,就就会给海洋的温盐环流系统踩“刹车”,导致从热带地区输送至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暖流强度下降,很容易让欧洲、亚洲、美洲大陆出现一个冰雪无垠的寒冬。

话音未落,一股实力强大的盛夏冷空气就开始冲入中西欧的广阔地区,让盛夏时节的法国中部和阿尔卑斯山周边地区最低气温大面积跌破10度,不少低山丘陵地带甚至还出现了霜冻。

一个明显是在东亚地区拍摄的视频让人深思,显示的是一群大雁在八月上旬就开始南飞。

大雁是迁徙鸟类(候鸟),夏天在北方的西伯利亚地区生活,正常年份到了深秋时节开始南飞,他们要穿越山东等地飞往澳大利亚,源于北半球的冬季恰好是澳洲的夏季。在澳大利亚度过(高纬度地区的)冬天之后,第二年春天它们又会飞回北方的西伯利亚,但北飞的大雁却不会经过山东,而是途径日本,所以在我们的印象中没有看到过北飞的大雁,只看到过南飞的大雁。

正常年份深秋时节才会南飞的大雁在8月上旬就开始南飞,是不是在意味着今年将有一个异常提早的冬季?如果9月开始出现霜冻,对农业来说就太糟糕了。

总之,高温、干旱、野火以及有可能到来的早霜冻都会严重损害农业的收成,而严重的水灾更已经冲毁了农田,损害了秧苗,有的地区已经出现农业绝收的传言(希望只是谣言)。夏收时节河南的烂场雨(导致小麦发芽)已经明显影响了小麦产量,一旦极端气候以及提前降临的严寒导致全球的粮食产量出现大跳水,粮食价格会不会大幅上涨,会不会形成短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存“凛冬”。

更为严重的是,北大西洋暖流在不断减弱,学者的研究结果是,从上世纪中期到2018年就已经减弱了约15%,该暖流最早在2025年、最迟到本世纪中叶就会崩溃,即从赤道附近向欧洲、亚洲、美洲中高纬度地区输送热量的暖流强度将大幅下降。地球经历的末次冰期是从距今11万年前至距今1.2万年,这次冰期的最大特点就是反复出现剧烈的冰进与冰退,末次冰期的开始以及随后的二十四次冰进和冰退,都与北大西洋暖流的崩溃和重建吻合在一起。也就是说,北大西洋暖流的崩溃是一个大的趋势,酷热、酷寒、干旱、洪水不断加剧的极端气候现象很可能会延续下去,推动生存“凛冬”的到来。

或许,生存“凛冬”已经萌芽了。

据新华社报道,由于强季风降雨(又是水灾!)对农作物的产量造成损害,直接推动印度大米价格在一个月内上涨3%后,印度政府坐不住了,在7月20日宣布禁止除蒸谷米和印度香米外的大米出口,而且即日生效。

印度是世界重要大米出口国,2022年印度大米出口总量约2200万吨,占世界大米出口量40%以上。印度出口禁令直接引发了一些国家民众对大米的抢购潮,打开了大米价格的潘多拉盒子。此后,俄罗斯、阿联酋迅速跟进,宣布禁止出口以保持国内市场的稳定,进一步推动大米价格和抢购潮。

目前,全球大米价格已经位于11年来的高点附近。

从2021年六七月间北美西海岸的极端高温开始,气候极端化不断加剧,极端气候所影响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今年的极端气候已经明显影响到全球,过去两年的极端气候已经削弱了全球的谷物库存,一旦今年的旱涝尤其是早霜冻导致全球谷物产量跳水,会不会导致更多的出口国限制出口?进而造成价格失控和短缺?

希望读者们对这种情形要有所防备,最好是有所准备。

生存“凛冬”正成为巨大的威胁,今天的世界十分脆弱。

 
RS
  • 本文由 RS 发表于 2023年8月10日02:33:43
如松:中国大地上,第0次世界大战 中国

如松:中国大地上,第0次世界大战

对于欧亚国家来说,国家是依照大陆文化构造的,社会管理方式是自上而下运行,这就要求政府掌握很大一部分社会资源以推动社会的运转,同时也可以应对欧亚大陆国家之间随时可能爆发的领土矛盾。既然社会是自上而下构造...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